对臣女上了心,今日只求不落得颜面扫地便好了。”
两个人在这里相谈甚欢,却见一个奴婢匆匆来寻,见到霍芷兰如蒙大赦,“小姐,陛下找您呢,奴婢可算是把人找到了,要您去御前献艺呢!”
“果然,躲不过吧?”霍芷兰无奈的摇摇头,其中的打趣不言而喻,“得见世子,已然是芷兰的福气了,芷兰先行一步。”
“请。”
见霍芷兰匆匆而去,燃雪不禁勾起了嘴角,冲着身后的人说道:“咱们也去看看吧,离席太久,总是不好的。文彬不能离我太远,这时候怕是已经在找我了。”
——我是分割线——
霍芷兰最后也没有答应成为芙煜的伴读,凯风选了孟书的次女,那孩子虽然不见得多聪明,好在踏实,又长了芙煜两岁,平日中规中矩,不求她能帮上芙煜什么,至少不会把人给带坏了。孟书跟她们相熟也不止一两天,她本来就是孟侯爵为她们培养的人,用她的女儿,怎么说都是更加妥帖的。
凯风拨弄着眼前的举荐表,朝日现在还有推举的制度,这些个大臣二月没事儿全上表来玩了!从前怎么没发现这么多举荐的?到了会试想起来凑热闹了。这里面猫腻太多,暂且不必理会,他日找人核实之后,再作打算。
会试日子定在二月初九,一共三道题目,国子监所出的是“天道酬勤”,太傅所出“法不阿贵”,凯风所出“不修期古,不法常可”,会试比乡试的考官多一倍,不过这些都跟凯风无关,她只等着殿试就是了。过了会试的人都成为贡士,这些人都是不会落榜的,最差也是个“同进士出身”,也就是三甲,贡士一共三百人,看起来是不少,想想也就不多了,三年,举全国之力,只选三百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不过每当凯风想起这三百份试卷自己要过目其中三十份的时候,就觉得数量已经不少了。
一共十名阅卷官,每人批阅三十份试卷,选出自己手中排名前三的试卷,然后交叉批阅,再列前三,如果有相同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名字便会出现在呈报上去的名单中,如果没有重叠的,便再交由一人批阅,看来选出的不过三十人,阅卷的工作却十分繁琐。从会试到殿试,中间相隔不足一月,名字的位置一早便被遮住,但若真是她们的门生,光是从字迹上便能够看出了。考官们会研讨决定这三十人的名次,之后统一拆开,将名字记录在册,呈给凯风,同时交付三十人的试卷,由凯风对名次做调整。
凯风每每想起国子监的那个“天道酬勤”就觉得讽刺,酬勤之后,你们都去干什么呢?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把朝日送入险境了吗?哼,朕的意思,你们不会明白了,选了这个题目,便是要让你们自惭形秽的。
会试刚过,凯风便让写意找了国子监的监正过来。那人行过礼,按照凯风的吩咐诚惶诚恐的坐在下面,也吃不准陛下此刻是什么意思。几次三番想要求写意姑姑指点迷津,那人却但笑不语,当人格外心慌。奉茶小厮上了一杯蒙顶甘露,那算是难得古茶,茶中故旧说的就是它。
“朕今日找你过来,是想着跟你说说殿试的事情。”
“是。臣但凭陛下吩咐。”
“国子监的监生,今年考科举的人又不在少数吧?”
“本就是三年一遇,遇上先皇的事情,变成了六年,攒的人确实不少了。”
“恩。朕登基三年有余,这是第一次筹办科举,没什么经验,还需要监正多帮衬一些才是。殿试比不得会试,只有一场,就算会试那里朕出了什么纰漏,还有挽回的余地,毕竟您跟太傅还在呢。这殿试,可是朕亲自主持的,总是担心有些错漏,会让天下举子寒心,贻笑大方那就不好了。”
“陛下天资聪颖,怎么会有错处呢?”
凯风世故的一笑,整了整桌上的折子,那串沉香珠蓝墨已串好,凯风此刻正放在手里转动,“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这话不能跟别人说,总不能让旁人知晓,一国女皇也是这般的慌张,只能与你说说,希望监正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那是自然。”
那是自然?自然会辜负吧!凯风邪气的一笑,不理会这敷衍的话语,反正那人也不敢抬头直视自己,什么表情她都看不到,又接着说道:“朕是想监正也帮着先皇操持过许多次的科举了,不如监正帮着朕出写题目以供参考,让朕心里有个数。”
“陛下,这似乎于礼不合。”
“于礼不合?对于礼,自然是有些不合的,如果换成道理的理,想来列祖列宗也是知道朕的苦心的,若是尊亲王还在,这些事情,朕又怎么会烦劳监正呢?可惜她命薄,弃朕而去了,如今朕孤苦无依,也只能依靠监正了。监正报上来的题目,最好事先装裱过,时间紧得很,朕跟太傅研究一下,就会做决定的。”
“是,臣领旨。”虽然受宠若惊,监正还是领了旨。
凯风意味深长的笑笑,让写意把人送下去,果然此人不是那么干净的,若是太傅,此刻一定会拼死劝诫,此人反而有些自鸣得意,果然是当惯了官,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写意,去把太傅跟朕请过来吧。”
不一会儿,太傅便到了德政殿,国子监监正喝过的茶,还放在那里没有收拾,这是凯风的意思,便是要让太傅知道有人
【105】国子监监正(三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