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四四四章 海兽葡萄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区为数只海兽嬉戏于枝蔓之间,外区为葡萄枝蔓缠绕。

    根据内、外区的枝蔓是否相连,海兽葡萄镜又可分为“过梁”和“不过梁”两种类型。

    张天元手里的这件“海兽葡萄纹铜镜”则为“过梁”型,镜背中心为伏兽状钮,内区中5只海兽以不同的姿态攀援于葡萄枝蔓之上,生动传神,颇具动感;

    外区中多只蜻蜓蝴蝶藏于硕果累累的葡萄枝蔓之中,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内外区的葡萄枝蔓骑跨轮环彼此相连,使得整体图案在精致之余略显繁冗,这也正是唐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体现。

    中原地区原不产葡萄,汉代时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

    到唐代,葡萄已成为常见的食物品种,不少唐诗之中都有提及,如王翰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也曾感叹“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与之相对应的是,葡萄纹在纺织、雕刻、铸造品的装饰之中也屡见不鲜。

    海兽葡萄镜中的“海兽”,是一种在现实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后创造出来的形象,其形态多样,有的似狮子、有的似狐狸、有的似马,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认知。

    而对此类葡萄镜提出不同的称谓,例如宋代《博古图录》中称为“海马葡萄镜”,清代《西清古鉴》中称为“海兽葡萄镜”,此外还有瑞兽葡萄镜、狻猊葡萄镜、鸾兽葡萄镜等称谓。

    就当前而言,以“海兽葡萄镜”最为常用。

    “张,这海兽是什么怪物啊?是不是海里头的怪物?跟尼斯湖水怪一样?”

    张天元在鉴定铜镜的时候,戴安娜就坐在旁边,一时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天元笑道:“这正是我需要说明的地方,我们认为不应将‘海兽’理解为‘海中之兽’。

    在我们中国古人的地域观念中,往往将本国称为‘海内’,而将世界其他地区统称为‘海外’,因此从域外引进的事物被冠以‘海’字。

    例如海棠、海石榴、海枣等,因而古人在使用‘海兽’这一称谓时,强调的应该是‘海外引进’。

    关于‘海兽’的原型有较大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四四四四章 海兽葡萄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