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好几倍,并且仍处于走高的趋向。”
值得一提的是,珍品类古钱币是其中升值最快的,并且在市场上十分受欢送,涨幅很大,拍卖会上更是闪烁全场。
像是2009年嘉德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非常稀有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字“大清壹百”拍得196万元钱的高价;
去年嘉德春拍中,一枚珍罕品――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刷新了清钱的成交记载,253万元落槌,而在此之前,这枚“海归钱币”曾于2009年上拍于日本东京,成交价折合钱约100万元,往常短短几年,价钱翻了2倍多。
2010年嘉德春拍古钱专场中,以100万起拍的存世孤品――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最终以352.8万元钱成交,刷新了古钱拍卖新纪录,至今仍然名列榜首。
据悉,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宝贵的质量,更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这枚“武阳”三孔布属于非常珍稀的老生坑传世佳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竹子币也就顺势起来了。
这种竹子币是1949年贵省铸,国内称“贵省竹子银币”或“甲秀楼竹子银币”,这种银币在国外都十分有名。
它是在1949年10月中旬由贵省造币厂铸造,所用机器设备除沿用民国时期遗留的部分外,大部由贵省物产公司经理朱迈仓在广省购办。
所购设备及在招聘技工于当年7月到达贵城,10月中旬开始试铸。
从批准正式铸造,至11月11日造币厂大部分人员,因闻人民军已进入贵省而撤离贵城止,开工生产不足一个月。
“贵省竹子银币”正面中央为贵城的甲秀楼图案,外圈上边缘铸“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下边缘铸“贵省造”字样,均为楷书。
左右端稍下侧分镌五瓣花图案,背面为金竹三株图案,这是因为贵城在宋代即称“金竹府”,1942年建市时首任市长还以金竹为市徽。
银币左右两边镌楷书“壹圆”二字,此币铸期短,铸额小,所以存世很少,据
第二七八五章 越少越值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