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六四七章 黄金消失之谜(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有了大部分黄金。

    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占有并窖藏。

    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汉末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

    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

    如董卓“筑坞于眉,高厚七尺,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

    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中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物之量大确实惊人。

    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

    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考察。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汉黄金并非是黄铜。

    有专家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

    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和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的黄金来。

    人们惯以“金”来称呼钱财,这就很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而后人不察,竟以为是真正的“黄金”。

    至于说西汉黄金是黄铜,张天元认为缺乏根据。

    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为铜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

    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另外,说是东汉黄金用于佛寺塑像涂金,当然有道理。

    佛事用金的确惊人,到西藏布达拉宫和青海塔尔寺看看便可知道。

    但问题是,佛事勃兴不是在东汉而是在南北朝,东汉时佛教刚传入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用量也微乎其微,它不能成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

    说是对外贸易入

第二六四七章 黄金消失之谜(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