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七二章 睹物伤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那手镯呢?”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张天元笑了笑道。

    其实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跳脱”就是其中一种,宋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有个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问群臣:“古诗里有‘轻衫衬跳脱’句,你们有谁知道“跳脱”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答不上来。文宗告诉他们:“跳脱即今之腕钏也。”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见女子以手镯相赠恋人的情节。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写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耳环,耳环呢?”

    “你不是就让说手镯和戒指吗,怎么又多了个耳环啊?”张天元苦笑道。

    “我不管,我就要你说嘛。”柳梦寻撒起娇来。

    “好好,我说我说。”张天元一阵无语,干脆说道:“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其实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

    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

    说完话的时候,张天元就注意到柳梦寻一直盯着自己看,忍不住问道:“你看什么呢?”

    “老公,你可真有学问啊,这些事儿我问了很多人,别人都不知道,到了你这里一下子就解决了,真是太高兴了。”柳梦寻拍着手笑道。

    “你现在才知道你老公厉害啊。告诉你,你老公的本事还大着呢。”

    话刚说到这里,张天元还准备吹牛呢,外面忽然响起了一个说话声。

    “好像是我爸。”

    张天元仔细听,那声音果然还真是柳生平的,得,要娶别人的女儿,这未来的岳父大人可不能得罪啊。

    “什么事儿啊伯父?”张天元赶紧站起身子,走到门口打开门问了一句。

    柳生平此时站在距离房子五六米外的地方,不过他并不知道里面这对纯洁的夫妻正在讨论学术问题呢。

    “咳咳,抱歉了啊天元,打扰了你办正事儿了,不过我是真有点急事儿,刚刚在你的私人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老爷子突然就哭了起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是你过去看看吧,问他他也不说,估

第八七二章 睹物伤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