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杀胡一令斩人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3年,一叶扁舟自巫峡逆流而上。

    &&&&除了操舟的船夫之外,船内还有父女二人。老头子须皆白,年过半百,穿着一身浆白的布衫。而少女年约十三四岁。出落得异常美丽,只是眉心一颗红痣,让少女的面容上平添了一丝煞气。

    &&&&老人望着江面兀自出神,少女抱着老父的胳膊。指着两岸的风光问长问短,什么都很新奇。

    &&&&“那堪故国回月明中啊!”老人说了一句话之后,潸然泪下。他口中说的故国,恐怕并非如今依旧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

    &&&&“父亲又伤感了,”少女抱紧父亲的胳膊,劝说道。??&&&&?w?w?w?.?u?8?x s?`“这天下事各有前定,徒自悲伤也无益处。况且父亲奔波数年,对故国已是仁至义尽,还请保护好身体才是。”

    &&&&“唉~可怜武悼天王显圣的一番心意……难道这大明,真的不堪救了吗?”

    &&&&这舟中的父女,正是“齐鲁三英”中的李宁和他的女儿李英琼。此时距离扬州之战已经过去七年,七年之间,天下间白云苍狗,却老了英雄的肝胆。

    &&&&对于生在1645年的扬州围城,江湖上是这般传言的:当日豫亲王多铎率十数万大军,兵围扬州。史督师率扬州军民奋起抵抗,坚守城池十余日。最终清妖以大将军炮轰开扬州东门,遂扬州城落。史督师于乱军中大呼,“我乃史督师也!”,被俘。后豫亲王多铎劝降督师,遭督师痛斥,多铎一怒杀之。

    &&&&时豫亲王多铎恨扬州抵抗之烈,欲屠全城。

    &&&&然督师之血流入汶河,却唤醒了一位一直沉睡在扬州城下的英魂,武悼天王冉闵!天王一怒屠军,满兵伏尸百万,“杀胡”二字煊赫数十里……

    &&&&*****

    &&&&这是一个前半段像小说,后半段像神话的记载,却真真正正的存在于当时江南无数人的笔记、家书之中。

    &&&&当日显现在扬州城上的“杀胡”二字,二十里内人人清晰可见!因此稍微有点儿历史知识的人,便会很容易将之,与颁布了“杀胡令”的冉闵联系起来。而且那恨不能将胡虏斩杀一空的念头,似乎也和冉闵一模一样……

    &&&&于是殉国的史可法便与武悼天王冉闵一同,被捧上了神坛――原本只有史可法一人的。要知道武悼天王冉闵被儒家黑了上千年,在那些文人眼里,冉闵早就已经被他们祖师的祖师的祖师盖棺定论!想翻案?怎么可能!

    &&&&他们真的很想装聋作哑看不见,顺便在“笔削春秋”的时候,将这段打入野史,然后口诛笔伐之。

    &&&&无奈武悼天王冉闵他老人家雄心不死啊!继扬州显圣之后,“杀胡令”又数次出现在嘉定、维扬、海宁一带,每次都屠杀巨万的满狗!这每次必屠胡虏。然后血祭的劲头,大大的吓坏了顺治和尚。也生生的将满军的兵锋,吓阻在长江北岸。如今清廷一边倒的想放弃江南,苟且偷安的南明小朝廷。居然是靠着武悼天王冉闵的余威才保存了下来……

    &&&&这个时候,就算是捏着鼻子,这帮文人也不得不承认武悼天王的功绩了。当然,他们还是不忘记恶心人一把,将武悼天王显圣的功劳。分一半到史可法的身上――史督师之死重于泰山!史督师不死,冉闵不出,等等――说的好像冉闵是史可法请来的助拳一般。

    &&&&于是南明和满清隔江而治,局势似乎便这么安稳下来。

    &&&&当然,在江南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民间趣事,叫做“天王募刀”。说的就是谁家的菜刀、

第四章 杀胡一令斩人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