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这里不是最好的观测点,而且时间还早,你跟我走。我带你去个地方,那里是最适合观看军演的地方。”
“啊,不用了,这里就挺好。”黄兴连忙摆手。
“好什么呀,这么偏僻,要不是我路过这看到你,差点还以为你没来呢。”李志高干脆脱下手套,抓住黄兴的胳膊,“就听我的,跟我走,到我那儿去,而且,我还要给你介绍几个人,你一定有兴趣。”
看到李志高这样,黄兴也只好无奈的跟着走,等到走到阅兵台的中央后,果然发现那里的视野更好,而且还配备了很多望远镜以及沙盘地图等物,座椅茶几也是相当够档次,的确是一个绝佳的观测点。
李志高跟黄兴进来之前,这里已经或坐或站了不少人,有穿西服的,也有穿马褂的,没有一个洋人,基本都都是中老年的华人,但看起来这些人都不像是军伍之人,更像是商贾跟学者。
这些人在看到李志高之后,不管原先在干啥,都是不自觉的站起身,或者抱歉,或者弯腰,都不停的向李志高问好。
“好好好。”李志高满脸微笑,一边轻轻的挥这手跟这些人问好,一边走到了人群中,等大家都凑在一起之后,李志高才开始指着其中几个被推举出的代表对黄兴道,“克强,这几个人你看看还认识么?”、
“当然认识。”黄兴也是面带讶色,转身对当前一名穿马褂,一名穿西服的中老年抱拳行礼,“相伯公,啬庵公?你们怎么也来了?”
黄兴面前的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名人,其中那个穿马褂的人叫马相伯,早年是洋务运动的名人,后来一手创办了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是在教育界跟工商界都很出名的元老级人物,影响巨大。
另外一名穿西服的,也是个名人,他在教育界也是个大名人,先后捐办了多所学校,但更出名的却是在工商界,这人就是以清末状元身份投身实业的大企业家张謇,啬庵是他的号,一般外人或者晚辈见了他,多称呼啬庵公。在清末,公认最大的商人自然就是盛宣怀,唯一能跟盛宣怀分庭抗礼的,就只有一个张謇了。
“原来是克强老弟。”张謇笑着点了点头。
显然,对于黄兴,这两个人也不陌生,毕竟实际上这两个人以前都或多或少跟同盟会接触过,跟黄兴也不止见过一面了。
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个比较年轻的人,这个人既不是实业家,也不是教育家,但黄兴也依然认识,他就是袁世凯派来的说客或者说特派员——杨度。
对于杨度,黄兴更是熟悉,毕竟两人都曾经留学日本,而且还都在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上过学,俩人是真正的同学。过去,他们之间关系很好。曾经一起在日本跟杨笃生等人创办了《游学译编》,并组织“湖南编辑社”,讨论西方的制度、文化与科学。
也就是说,之前杨度跟黄兴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逐渐发生了分歧,黄兴主张共和。而杨度主张立宪,黄兴赞成民主制,杨度主张独裁制。就是因为分歧越来越重,所以两人后来分道扬镳,比如黄兴成了清末时期的造反派,革命党,而杨度则加入清政府,成了立宪派的主力军,并且跟袁世凯交好。成了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所以,正是因为这些恩怨,因此在这里重新见面之后,黄兴跟杨度只是点了点头,却没说话,而看到黄兴这样子,杨度也是心高气傲之辈,自然也不肯服软。也是笑着撇撇嘴,然后也是一句话不说。
看到他们这样。知道他们恩怨的李志高也跟着笑了笑:“看来,你们都认识,也不用我多介绍了吧。”
“是啊,我们大家也都算老朋友了。”张謇笑着道,“克强,你果然来了。怎么样,最近可好啊?”
“好,还好,一切都好。”黄兴点点头,接着看向李志高。“李主席,你这是……”
“怎么,有疑问?”李志高笑眯眯的道,“克强,你猜一猜,我为什么会邀请他们过来参观这次军演?”
“如果我所料不错,你这应该是示威吧。”黄兴淡淡的一笑,“先示威,让他们看到你的军容,然后再索要捐款?”
对于黄兴这番可以说有点不客气的话,张謇跟马相伯只是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多插嘴,很显然,黄兴所说的,他们也想到了,但却不敢明着说出来。
如今,不管是马相伯,还是张謇,他们的事业跟家产大都在李志高的控制之下,所以别无选择,而且也正因为他们家大业大,不像黄兴这么说话肆无忌惮。
当然,黄兴的想法,也代表了此时在这里大多数政商名流的想法,大家都认为,李志高忽然邀请他们来参观军事演习,就是存了示威,然后再索要捐款的想法,甚至来之前,他们早都一起商量好了要出多少钱,免得给少了不行,给多了也不好。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想。”李志高笑着摇摇头,对张謇等人道,“不过,你们认为以我如今的身份跟家业,我还需要向你们索要捐款么?就算索要捐款,我还需要这么麻烦么?”
“那你是什么意思?”黄兴直接问。
“什么意思啊。”李志高笑了笑,接着掏出怀表看了看,“嗯,时间不早了,演习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样吧,我们先看演习,等演习结束了,我们再谈其他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我请他们来究竟是为什么了,但总之,绝对不是坏事,是好事,大大的好事才对。”
紧接着,李志高就让众人都来到围栏处,然后对旁边的副官郑云点点头。
看到李志高点头,郑云掏出信号枪,朝天砰的一枪,放了一颗红色信号弹,这说明李志高等人已经准备好,演习可以正式开始了。
随着这颗信号弹的升空,就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在远方响起,紧接着,在对面山坡的目标地点上,就爆起了一片烟尘,如果用望远镜看的话,就会发现那些烟尘都是炮弹爆炸所震起的烟尘,而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人看,就会根据这种烟尘的情况猜测出炮击密度。
果然,用望远镜看了对面的烟尘后,别人也就罢了,但黄兴的脸色却一下就变了。
“这是,这是重炮!”黄兴握着望远镜的手攥的更紧了,“以这种炮击程度看,这都是七十五毫米以上的重炮才能造成的,而且这么多炮,还一直在炮击?李主席,你们到底用了多少门炮?依我看,这得超过一百门炮了。”
“厉害,带过兵就是不一样,居然能看出来。”李志高笑眯眯的放下望远镜,“你说的没错,这次炮击的确有超过一百门的大炮。准确的说,是72门105毫米炮外加72门75毫米炮造成的炮击效果。”
“72门105毫米口径的大炮?还有72门75毫米大炮?”黄兴有些发愣,“这,这炮是什么编制的?”
“是师级的
第一一二章 疑惑与军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