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底盘听谁的。
虽然签署了理解备忘录,但毕竟李志高身份特殊,所以这个理解备忘录是秘约,并不公开,只是五方自己知道,至于其他国家的人,虽然没有跟李志高签署理解备忘录,但依然要受到李志高的规矩制约。
区别的地方在于,签署了理解备忘录的国人在李志高的底盘犯错,第一次会被警告,第二次会被抓捕并驱离,而没有签署理解备忘录的人,比如曰本人跟俄国人,第一次犯错就会被抓捕并驱离,少了一个初次警告的缓冲过程。
之所以这样差别对待,实话说主要是俄国人很少有人进入长江流域,而曰本人则相对较多,但曰本人的野心更大,因此才搞了这么个区别对待,主要就是防备曰本人。
至于曰本人是否会因此抗议,李志高并不在乎,反正太平府地区还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曰本人不可能顺着长江流域派兵过来打他,就算过来打,在他的地盘开战也不怕。
总之,正是因为李志高实力够强,加之掌握特效药品的核心技术,别家模仿不来,这才老神在在,就像他说的,目前是列强求着他,而不是他求着列强。
实际上,在列强的在华领事来找李志高之前,英美等民间人士跟李志高已经有过很多次接触了。比如跟精品制造购买各种现代产品的主要批发商,就是英国人跟美国人。再加上美国人早就暗自通过种种手段支持李志高,连军校里的很多教官都是美国退役军人,因此实际上李志高的实力,列强的在华代表都略有所闻,只不过之前李志高很多地方保密措施做的很好,这些人对李志高的实力认识还不清楚,而当李志高主动秀肌肉之后,这才真正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反正,对这些列强在华的代表来说,只要李志高不触动列强的在华利益,他们就不会多找麻烦,更何况现在清朝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很多列强在华的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个国家即将进入动乱,而这是除曰本跟俄国外的其他列强国家所不喜欢的,因为一个动乱的清朝,不符合列强的利益,因为那意味着原料产地跟工业品倾销市场的混乱。
在这种时候,提前找一个人投资,才是最好的办法,而李志高虽然崛起的有些太快,但很显然有这种实力。
连列强的在华代表都清楚李志高的力量,清廷要说一点反应没有那就是扯淡,实际上清政斧对李志高的力量越来越忌惮,但李志高毕竟没有造反,而且清政斧目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于是也不想惹麻烦,继续对李志高进行招抚政策。
具体说来,清政斧就是借着李志高剿匪的由头,给他加官进爵,目前李志高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巡防营统领,把个代字去掉,同时还给了他一个恩骑尉的世爵,总之是各种讨好。
面对清廷的这种讨好,李志高的应对措施就是直接断了太平府的钱粮供奉,也就是说,自从那次跟四国领事的秀肌肉活动之后,李志高干脆就断了给清政斧以及安庆府上供的行为,所有太平府的收入,都被李志高以自治的名义截留。
这很明显就是试探,因为虽然清政斧已经开始实行地方自治,但那只是放弃一些小权力,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增加税收,也就是说,给地方自治权的同时,地方也要继续给清政斧缴纳钱粮。
现在李志高直接断了缴纳钱粮,要在过去
第八十五章 陶成章见闻(3)-->>(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