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年钢铁生产能力。
之前,李志高刚来不久,地位还不稳,一直隐忍,实行的是先军模式,先一边倒腾轻工业品赚钱,一边发展军事力量,等好不容易灭了最有威胁的巡防营,在太平府站稳了脚跟,他这才建设了这个核心工业区,开始发展他筹谋已久的重工业基地,准备大炼钢铁。
既然能来回穿越现代,那炼钢铁的技术以及设备等方面,根本就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合适的技术工人以及理解这些技术的工程师,而在这个核心工业区,钢铁科的科研人员,其实就是研读钢铁科技的工程师,至于技术工人,则在工业区紧张的磨练技术。
目前,钢铁科的人主要研读的,都是李志高提供的高炉炼铁以及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
高炉炼铁不说了,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这是后世主流的炼钢方法,此时却还没出现之所以弄这种此时还没出现的先进炼钢法,是因为这种方法生产效率更高,产钢的质量更好,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炼钢炉更容易弄,毕竟后世的共和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有太多钢铁厂要被关停,很多中小型炼钢炉都要下马,而这些中小型的炼钢炉,几乎都是纯氧顶吹转炉。
因为有全套的技术当参考,煤炭、铁矿石之类的储备也已经有不少,加上李志高催的急,所以早在十天前,钢铁科的人员已经配合技术工人一起,成功复原,或者说复工了一台3吨的小型碱姓纯氧顶吹转炉。
由于这台小型转炉都是全自动化电脑控制,技术水平很高,因此到目前为止运转良好,出钢的水平也过的去,不过因为还没有建立起高炉,所以原料都是早就收集的废钢,所以产能并不高,目前只有1吨多的产能,更多是为了积累经验,培养合格的工人。
其实,李志高买的转炉可不是这么一套小型转炉,他足足买了12套,分别是三台3吨的,三台20吨的,三台50吨的小型炉,以及三台150吨的中型转炉,可以说储备相当丰富,就等工人培养出来以后再徐徐增产。
而到了现在,用后世的技术以及材料兴建的一千立方的高炉已经建设完毕,各项检查也都基本完成,就差点火开炉了。
如果一切顺利,这个高炉一旦投入使用,最高可以曰产两千吨生铁,就算保守一点,曰产一千吨也没啥问题,到时候这部分生铁一部分可以直接进入铸造厂,另外一部分可以直接进入炼钢厂,直接进入新开的转炉里炼钢。
李志高有那么多转炉,又已经有了部分经验,而且炼钢炉都是自动化很高的电脑控制,根本不愁增产,可以这么说,目前制约钢铁产量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炉,一旦高炉开工,一切又都严格按照艹作手册去做,大炼钢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方面,李志高这些人虽然水平不行,但条件却比后世共和国刚建国那时候好太多,毫不客气的说,因为有了电脑的精确控制,就算黑非洲那些文盲难民都能搞出钢铁,更不用说这些识字率不错,又一向严谨的华夏读书人了。
当然,钢铁工业不是只有高炉跟转炉就行的,其他像电力供应,炼焦厂,水泥厂,高温材料制备厂,液态空气分离厂等配套厂,也都要建立,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好在有后世的技术跟设备支持,按部就班照猫画虎的来,要搞好这些并不算困难。
可以这么说,这些水平很低的人,等于是按照前人早就走过的宽敞水泥路,在黑夜中拿着手电筒在小心前进,他们之所以小心,只是因为没走过,并非是这条路很难走。
“也就是说,按照你们目前的情况,明天就可以让高炉开火?”李志高对一个脸色发红,剃了个大光头,年
第七十七章 最高机密(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