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有惊无险的胜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全民目击的信息时代,造反不造反,谁在造反,不是老百姓说了算,而是本地的镇守官员说了算的。

    很快,王永霓王知府联合范知县以及长江水师提督一起联名给巡抚大人朱家宝拍了电报,报告的内容都是早定好的,就说巡防营官兵内部混入了革命党,他们设置了一个圈套,把本地巡防营官兵诱出城外全部歼灭,之后那些革命党打算顺势攻城,幸亏本地团练正在当地训练,正好率队碰上,双方大打出手。

    因为那些革命党先前跟巡防营经过一番大战,正是疲弱之时,所以挡不住生力军的团练武装,最终败退而去,而团练督办大臣李志高李大人英明决断,在审问过俘虏后,得知城内留守的巡防营官兵都是革命党的歼细,于是立刻回城,及时镇压了留守在太平府的革命党歼细。

    经此一役,鉴于本地巡防营已经全军覆没,短时间内本地再也没有合适的武装力量自保,为了防止贼党再来作乱以及弹压地方,特让李志高的团练部队代为防守城池,以及防备贼党卷土重来,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还请巡抚大人速速派兵过来。

    不用说,这个电报一发出去之后,立刻让安徽巡抚朱家宝大吃一惊,核实了真伪后,立刻就想要派出一支新军过去,不过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信不过这些新军,其他巡防营的兵就更信不过。新军在这边,自己还能看住他们,一旦派去太平府,万一这些新军中有乱党趁机煽动部队叛变夺城,配合太平府本地的乱党拿下太平府,那可就真出大事儿了。

    这顾虑不是没来由的,最近各地新军的起义不断,不说前不久的广州新军起义,就说自己这边,前年朱家宝自己就刚刚镇压了马炮营起义,那次能顺利镇压,朱家宝也是抹了一把冷汗,连叹侥幸。

    总之,自从镇压了那次起义之后,朱家宝就开始对新军不再信任,可巡防营也一样不可靠,于是他就开始把新军以及巡防营分散开来严防死守,让他们互相牵制,同时,还提高饷银加倍笼络,这才维持住了如今的局面,可如果要是把新军派出去,平衡一打破,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应该说,朱家宝作为地方督抚中有点见识的人,他的顾虑是很有道理的,后来的武昌起义为啥出来了?除了各种深层次的原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调湖北新军去四川,结果才人心思动。不过当时也是没办法了,因为不派兵过去,四川就保不住了,早晚还是反,不过不掉兵过去,徐徐图之还有办法,可惜,清廷中枢的昏庸,让这一切早早发生了。

    话说回来,虽然调新军过去是不现实的,但太平府巡防营被全灭的事儿也不是小事儿,于是他就听从了手下人的建议,准了王永霓的奏,干脆把李志高的那支团练改为太平府的巡防营,给了李志高一个巡防营代统领的职务,让李志高的部队暂时维持太平府的治安跟城防。

    毕竟在朱家宝看来,那团练既然跟乱党打过一场,坏了乱党的好事儿,那就是跟乱党成了死仇,有这个事情在,绝对不可能成为乱党,肯定只能靠着朝廷,某种程度比新军跟巡防营要可靠的多,另外,他们能打退乱党,不管是不是捡了便宜,但战斗力估计是还成的,这是最好的笼络对象啊。

    虽然这种任命虽然有些草率,但执行起来却不难,因为巡防营本身就是地方部队,是可以由地方督抚来任命招募的,只要事后给朝廷打个招呼就行了,朝廷一般没有不准的,或者说朝廷准不准根本没区别,督抚准了就行,毕竟饷银实际上是当地督抚出的,不是朝廷。

    就这样,李志高摇身一变,名正言顺的成了太平府的新巡防营代统领,成为当地的最高武装部队首领,再加上知府知县以及长江水师提督都跟他有切身的利益纽带,从此以后,太平府就真的是他李志高的天下了。

    按照李志高的话说,障碍已经扫清,局面已经打开,剩下的就是放开手脚,小步快跑求发展了!

    ――――――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