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九章 论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是世界医学史上首次使用药物全身麻醉而施行剖腹术的人。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姓呢?

    其实,古代有“刮骨”经历的勇将远非关羽一人。据《北史》载:长孙子彦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人以为“逾于关羽”。《宋史》记载:赵匡胤在北周时攻入寿春,“城中发连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将张琼以身蔽之,矢中琼髀,镞甲着骨不出。琼饮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强弩括之”的经历。至明代,这样的例子也屡屡见载于史书中,不胜枚举。

    《三国演义》有一段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故事写道: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当然,华佗为关羽刮骨,只是一个演义故事。在史书《三国志》的《关羽传》里并没有说明为关羽治病的医者是谁,《华佗传》里也没有记载他为关羽治过病。何况,华佗发明了麻醉剂,也不必让病人去经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

    (一则:)老人瘦,他的皮肤和骨头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过渡,脸也是。而且他的头颅特别大,大得有些不成比例。老人年轻时当过兵,当的是国民党兵,那会儿他就瘦。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老人让解放军给俘虏了。成了俘虏的老人换上一套解放军的军服,把枪口一转,参加了解放战争。几年下来,他竟然升了排长,还入了党。

    他就是这么瘦着转业回家的。回来后老人还担任过村子里的干部,最风光时做了村支书。动乱时代他少不了也受很多苦,挨过很多批斗。有人说他骨头软,是图着国民党兵吃得好穿得好,是想使自己胖起来才去参加国民党军队的。可老人说那会儿曰本鬼子来咱中国,谁当兵不是为

第三百五十九章 论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