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范围之内关于这一点大汉与前朝相比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皇权仍然是至高无上而且还有越扩大的趋势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林风亲自掌握的精锐近卫军部队就有五个军的编制包括配属单位总兵力达六万余人整个直隶省都是近卫军的驻防范围未得汉王诏书驻外的各支兵团甚至不得开进直隶省境内。在这支汉王直属亲军内部一切补给、装备、人士任免事宜全部脱在政府管辖之外由林风亲自掌握而北京城的城防更是由近卫第一军接管瑞克将军担任着类似于“九门提督”的角色负责汉王的外围保卫中南海汉王府则由郎中令李二苟上校率一旅精兵充当王府侍卫在各处要从修筑炮台、箭楼如群星拱月一般将汉王府邸围在中央。

    这次改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些现行的制度确定下来编制成《大汉官典》颁行于世以便士民咸闻为万世遵行另外就是由李绂主持编练好祭奠的礼仪彩排把什么祭奠物品、舞蹈队、瑞祥以及应时诗词什么的梳理清楚以便在各方使者面前炫一炫大汉的实力。

    就这次活动的贡献上讲顾炎武老先生在此事上出力甚多虽然新任的礼部尚书李绂也算是以为资深大儒在南北士林都还算有点名气但若是和人家老顾比起来不论是是学识上还是人望上都差了许多之所以没让顾炎武先生主持大典只是碍于他的半臣子、半客卿的身份虽然现在他名义上担任大汉国子监祭酒但实际上却不怎么理会应属政务一门心思的散布他那些“工商、学校”什么的反动理论偶尔空闲下来也是把自己关小屋里写什么《考当今汉王之治》虽然因为涉及政治问题实体上出版困难了点但他老人家却毫不气馁依旧笔耕不缀平时若是有什么官员慕名来访他甚至都懒得接见而且除了陈梦雷之外象李光地、周培公、汪士荣等一干大佬都好像在顾老先生的门卫大人面前丢过人所以宰相等人一提起顾炎武来就难免有些尴尬为了避免再次在主公面前集体出丑宰相和总参谋长不约而同的一同选择了遗忘。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当林风试探着请求他担任拾遗监督职务时顾炎武先生欣然应名并且干得非常积极经常提出一些非常之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各地衙门设立“乡老议政”或者鼓励在野士人参政议政什么的不过可惜是林风虽然内心非常赞同但却毫无例外的一一婉言谢绝不过这个决定很快为他招来一个“拒谏”的名声――这件事情就是挽留顾炎武的副作用之一。

    自从林风把顾炎武这块金子招牌放在北京之后的确在全国各地造成了巨大影响起码“贤德之士闻风来投”这个效果是出来遗憾的是把那些清流也招过来了现在北京城里文人诗会、文会多如牛毛这帮子士人大多什么职业都没有却偏偏都还有钱每日里酒足饭饱之后就去**顺便再写两歪诗同时大牢骚抨击朝政虽然他们之中大多数也并不同意顾炎武和黄宗羲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自己“怀才不遇”境况的痛心于是给汉王和一些朝廷大员找毛病就成了这些人的主流爱好之一本来林风在最开始的时候还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就当代的社会条件来看这些人应该就是所谓的“社会舆论”了不过他很快现自己可能产生了错觉坦白的讲这些人若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都能吟诗作画舞文弄墨培养一下或许能当个好官员但他们纠合在一起却简直象一群疯子感觉不可理喻不论林汉王朝做什么决定他们总有人跳出来反对并且大肆攻击同时端出大条圣人语录作为旁证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人不管懂不懂统统大声叫好最后林风终于总结出一条道理这些人根本就是不可能讨好的他们的立场非常简单那就是不论什么事情不论什么政策凡是朝廷作出的决定他们就统统反对。

    原来都察院的还准备处理一批过激的狂妄分子不过后来很快就宣告破产因为这些人大多不逃避追捕恰恰相反不少人听说自己上了黑名单之后纷纷自豪无比以当年东汉的“党人”自诩所以作为一个在野的小人物能够遭到“朝中奸人”嫉恨那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值得荣幸的事情于是当都察院的密探上门缉捕的时候这帮人个个气定神闲不动如山在气势汹汹的“奸党爪牙”面前大放狠话一派“死了xxx还有后来人”的气势最后将他关在监狱里之后往往引轰动于是众人奔走相告群情激奋最后终于惊动某一位人士而这个人往往不是象顾炎武黄宗羲那样的龙头老大就是还能在林风面前说得上话于是该案当事人在大牢了转了一圈之后英雄一般的凯旋而归众人大喜于是一齐去青楼喝酒**以示庆祝。

    对于这样既不怕死又胡乱说话的家伙林风简直不知道怎么镇压才好这个时候他开始有点理解当年清廷大办《明史》案的缘由了这帮人根本不知所谓或许鳌拜当年也并非要干掉那么多人只是因为这个案件自身缘故这帮子清流确实非常团结往往办了一个立马又跳出来一群朝廷不得不越办越大而鳌拜这个笨蛋却又偏偏是军人出身

第十四节-->>(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