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锹事后才知道他们带这些家伙其实已经是一种习惯。打仗的时候挖战壕休息的时候埋锅做饭。
短短的十五分钟后路边的高地上一道简易的战壕挖好了挖出来的泥土已经堆成了射击的掩体。刘铭传的警卫们也在前方一百米处用细绳和手榴弹布置下了简易的地雷阵。刘铭传身边的警卫都是特殊训练过的这些小玩意弄起来实在是熟练。
追兵越来越近了。通过望远镜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追兵刘铭传初步估计了一下少说也得有六百人马再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刘铭传心里有点紧张了自己死了倒没什么可活佛挂掉了对整个西藏问题的解决那就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都给我听好了他们来的全是骑兵大家伙儿可不能大意进入三百米以内就给我开枪。“刘铭传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这个打骑兵没有机枪没大炮这真是有点难为这五十个弟兄了。再看看活佛只见活佛似乎什么感觉没有一样端坐在地上眼睛闭着身边的年轻人也是一样地坐着。只有刘老板一直在士兵中间帮着做这做那的紧张地看着追兵的方向手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拿着一支短枪。
追兵已经逼近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了刘铭传一声大吼:“打!”
一阵齐射后立刻有几十个追兵从马上摔下来这可是刘铭传交代的远的时候打马目标大。这五十个兄弟都是军队里的好手只见他们快地退出弹壳上膛射击动作整齐而快顶多十秒钟第二次射击又响起来了又是几十个藏兵栽下马来。可骑兵的度实在太快两轮射击过后追兵已经前进了五十多米。在望远镜里观察战况的刘铭传不由吸了口冷气照这样下去可不是好兆头这些藏兵都是马背上的好手被他们靠近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很快刘铭传就从追兵里现了一个象领头的人手上居然拿的是短枪。刘铭传立刻操起一支步枪举枪瞄准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那家伙立刻摔了下来这头领模样的人很快就从地上爬了起来刘铭传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快地上膛后瞄准锁定就是一枪这家伙扑通倒地后就再也没动弹了。
短短的时间内追兵已经突进到两百米以内了刚才的时间内又有七八十个追兵被打倒追兵明显被这种远距离精准的射击惊吓到了阵型出现了点散乱紧接着桑木错答这边带兵的头领被击毙部分追兵没了指挥已经有点慌乱了但是他们还在继续前进。
韩平也明显地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侦察兵特有的眼光让他很快就在追兵中现到一个又一个的小头目砰砰砰砰四轮的射击后四个头目被击毙而且都是被爆了头。这枪法看得其他士兵纷纷叫好。叫好归叫好手上可没闲着这些从军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兵哪个不是高手现在追兵已经进入一百五十米的区域内大家的子弹都冲脑袋上招呼过去了。
信奉佛教的藏民对这种难看的死法很难接受死人是有灵魂的头上有个大洞死了以前的亲人不认自己可怎么办?还不等他们多想又有几十号追兵成了枪下之鬼。这时候他们距离战壕顶多一百米的距离人多势众的追兵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了。
“轰轰轰。”连续十几个炸点爆炸了把追兵炸得是人仰马翻飞溅的弹片把上百匹马给伤着了惊马开始毫无目的地乱跑一下就把队形给冲乱了。这一下藏兵们的信心被彻底击垮了。身处高原的他们对许多不理解的东西都视之为鬼神的力量现在他们都一致认为前面的人都具有鬼神的力量因为太多东西他们没办法理解了。
为什么对手这么远就能打到自己手中的火绳枪一百步以外就打不准了为什么好好的地上会爆炸就算是埋的火药怎么没见对手点火?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鬼神的力量了。勇敢的藏兵们未必会惧怕死亡但他们却有一种对鬼神的恐惧和尊敬这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呼啦开始有人跳转马头逃跑了。跑的居然是本地土司哈思克接着暂补央达的大管家也掉头跑了追兵终于全线动摇纷纷调头撤退了。只可惜他们冲得太靠前了许多藏兵还来不及跑出步枪的射程都成了枪下之鬼。
终于追兵逃远了短短十分钟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阵地前受伤的战马在哀鸣死者的鲜血散出醉人的血腥还有那些被爆头的追兵死不瞑目的眼睛在恐惧地望着天空也许他们在死前真的看见了近距离的子弹吧战场上恢复了安静只有战马还在不停的鸣叫希望地上的评价能爬起来。
看着血腥的战场丹珠活佛的脸色变得格外严峻双手合十面朝前方默默地念叨这是在为这些佛的子民们度让他们的灵魂不受地狱里煎熬。
战斗来得快结束得也快追兵留下了一百多具尸体和两百多匹战马后狼狈而回。刘铭传清楚地知道这只不过是个开始更艰难的还在后头。
士兵们快地打扫完战场检查弹药情况刘铭传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弹药不多了。刘铭传这边二十个人经过连续的战斗身上的弹药已基本耗尽连手枪子弹在内每人不过两三子弹了。韩平他们还好点每人还有十几子弹手榴弹也还有一两个刚才都没来得及用上。就这点弹药顶多还能支撑个半小时的。后面那些野心家们是不会就此认输的他们还会再来的河水还是那么湍急根本就没办法过去。过河求救的齐远国已经看不见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齐远国了。
等待在焦虑中艰难的过去刘铭传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怀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援兵还是没到可是追兵却一定不会太远也许就在下一分钟来到。
多年以后刘铭传提起这次战斗的时候还是冷汗直冒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危险最紧张的时刻同时也不停地说自己运气好也不断地夸石达开用兵灵活。
就在刘铭传焦虑万分的时候河对岸却出现了一支小部队来到河边他们就纷纷下马高声呼叫道:“是刘大帅吗?”在确认是刘铭传以后他们纷纷策马往上游而去十分钟后又是三十个浑身是水的士兵游了过来。原来他们也是石达开派出来的小分队刚才在对岸就听见了枪炮声立刻就往这赶来路上还遇见了齐远国把一匹马让给齐远国后他们就朝这拼命赶了过来还算及时追兵还没出现。
“大帅西南军区第三军侦察连连长路大有向您报到。”人来的虽然不多但是刘铭传这边的弹药却得到了补充人马也达到了八十多人另外更喜人的是据路大有说这方圆五公里内应该还有两支一样的小分队在活动如果他们听到枪炮声就一定会赶过来。
第一批接应部队到达还没五分钟很快负责警戒的士兵就现来路的方向出现一小队人马。刘铭传用望远镜一看他们身上的服装和手上的家伙显示这又是一支小分队应该还是石达开的杰作。
果然这一次来的干脆就是石达开自己的警卫连双方一见面就把连长石有根乐坏了。其实他们是出来最早的可是一直运气不好走错了好几次路。前天居然兜到索县附近的良曲去了这不正往正路上改呢没想到在附近不远处过夜的他们还在吃早饭呢就被枪炮声惊动了简单判断了下方向就往这赶来了。只是这雨后的草原实在难走不到五公里的距离他们走了快一个小时。
能够跟刘铭传会合这几个连长心头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现在兵力已经过了一百了防御的正面也够宽。凭手上优良的武器追兵就算再来个上千人也能抵挡个半天的。
时间紧迫刘铭传简单地交代下任务大家把弹药平均分配以后立刻进行作战前的准备。挖战壕只可惜这高原上树木太少根本没办法设置简单的障碍来延缓骑兵的度。好在有了刚才作战的经验刘铭传交代下去各小队挑出一两个枪法最好的专打藏兵的头目这藏兵不是什么正规军队当头的被干掉就很容易产生混乱。
连刘铭传也没有意料到整整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追兵才又一次出现。逃跑的追兵们一路狂奔可跑了半天也没见刘铭传他们追杀正好这时候对面又出现了大批的追兵原来是桑木错答实在不放心和暂被央达商量后考虑到刘铭传他们的战斗力实在强悍一百多人把守的关卡都轻易冲了过去这一次干脆就派出了一千五百多人的大队人马前来增援。两股追兵这么一会合这一下人马就多达两千人了。
高地前不是很高从底下到顶部的距离顶多两百米而且这高地并不陡对骑兵的高前进根本没有什么影响。挖好战壕的士兵们见追兵久久不来早就开始动手在战壕前沿的五十米处到处挖坑一个小时内就挖出了三个三米见方深度达一米的坑挖出的土都堆在坑的前面虽然这几个坑不能把阵地前沿的道路都影响到但是怎么说也起到一点阻拦作用至少把骑兵冲锋的正面宽度给缩小了这样为防御也增加了几分射击的时间。当然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可没有浪费手榴弹在阵地前沿布置了三十来个简易的地雷投弹的方式打高骑兵基本就是在送死弄成地雷效果就好多了没有机枪迫击炮打骑兵真累啊这也许是这些士兵心里头最想说的话。
一百多士兵被这疯狂的土木作业给累惨了刚坐下来休息还没到两分钟远处就看见大队的骑兵追了过来士兵们不断地在庆幸自己的动作够快所有的疲劳在瞬间都被抛到脑后了纷纷进入阵地做好战前的最后准备。
追兵在六百米开外就停了下来很明显其中一定有高人在指挥战马三百米的助跑空间三百米的冲刺距离对方的指挥官把握得很好啊而且这六百米的距离就算是目前最好的步枪也不可能伤到对手半根汗毛。刘铭传在感叹他却不知道对手英国上尉巴朗也在感慨短短的时间内中**队就构筑起这么有效的防御阵地这不得不让巴朗佩服在中国战场上吃了战壕铁丝网的亏如今这阵地战也都成了欧洲军队研究和学习的重点了。
六百骑兵成三个纵队一字排开手上的马刀已经出出鞘标准的骑兵冲锋阵型。看着对手没有立刻进攻而是不慌不忙地排好队形刘铭传的心猛的一提两千人啊这一次真不知道能不能逃得过去了。
运气来了洪水都挡不住一直在紧张地观察着敌情的刘铭传根本就没注意到身后生了什么前方的敌人就要开始进攻了那可是两千骑兵啊。
“呜里哇啦叽里呱啦。”也不知道活佛身边那个小伙子在叫什么?妈的说的是藏语刘铭传根本就听不明白心里还在想着这小伙子是不是被对面的敌人太多吓坏了可看见刘老板屁颠屁颠地跑到自己跟前激动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时刘铭传预感到生些什么事情了。
顺着刘老板颤抖的手转身往回看时刘铭传也被惊呆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对岸出现了数不清的人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老人妇女都有刘铭传放下望远镜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这一次他算是相信了对岸是来了很多人。
冲在最前面的当然是齐远国他后面是看不到头的马队再远一点就是些老人和妇女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是来找人拼命的。刘铭传明白了彻底的明白这就是活佛的力量所在这就是**为什么要谋害活佛的原因藏民的眼睛里活佛就是他们信仰的代表谁想要谋杀他(她)们的信仰他(她)们就会和谁拼命。
除了冲在最前面的藏兵拿的还叫武器外后面的藏民拿的就有点杂了什么割草的镰刀什么粪杈最离谱的是居然还有个妇女顶着个坛子坛子能杀人吗?
刘铭传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大声地朝所有战士们怒吼道:“兄弟们你们回头看看我们的援兵来了。都给我好好地打打出威风来。”士兵们回头看到对岸的一切顿时都出震天的吼声。
这时候高地前的追兵可看不到高地后面的对岸生了什么骑兵都已经做好一切准备。一声命令下达后六百骑兵开始冲锋也开始了他们的死亡之旅。而这时候对岸的援兵也开始在河流中放下皮筏开始渡河了。刘铭传他们只需要顶过这几分钟一切都会过去了。
不得不承认前面的对手实在是个善于使用骑兵的好手三百米的助跑后骑兵的战马的度被挥到了极致。这样就大大加快了骑兵进入步枪射程后的度。
只射击了三轮对面的骑兵就已经冲击到距离阵地一百五十米处这不由让刘铭传暗暗叫苦幸好这时候三个巨大的坑和土堆起到了减缓骑兵度的作用有的来不及收马的干脆就直接摔到了坑里士兵们几乎在用最快的度射击就是这样还有两三百骑兵从没有阻拦的地方冲了上来。
冲在最前面的立刻就被一阵密集的子弹打了下来紧接着一阵连续的爆炸在距离阵地一百米的地方形成了一条长度约一百米的死亡线。刘铭传还真是佩服手下这帮士兵。居然给他们想出这种办法来对付骑兵只是这种办法实在是消耗手榴弹。
这一条突然出现的死亡带让冲锋的骑兵陷入了短暂的惊恐但已经杀红眼的骑兵们不顾伤亡地急促冲向高坡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次的大爆炸除了一次性放倒两百多人马而且也惊了大批马匹。冲锋的队形已经开始混乱了冲在最前面的几十个骑兵已经距离阵地不过五十米了而他们的身后却有段一百米的空档。
划着皮筏子过河的援兵让战马跟着皮筏子游过河河面不宽但水流湍急将近二十米的河面渡过来却要十多分钟。
也许是看见进攻队形已经混乱对手居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显然是要重新整理好队形然后才继续进攻。事后刘铭传就曾经讥笑过对手道:“呆板的英国人!”刘铭传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没有援兵下一次的冲锋后这里就是他和这帮兄弟的坟墓了百来号步兵对两千骑兵基本就是人家的菜了整理好队形再进攻可以减少部队的伤亡惊马在战场上乱跑只会影响其他人的进攻。
对手在整理队形的时候数百援兵已经上岸了他们上岸后立刻跨上战马排好队形。
带着必胜的信心追击的骑兵们又一次开始冲锋了当他们付出被打死打伤上百人的代价冲到阵地前一百米的时候这才现对面居然出现了几百高朝他们冲刺的骑兵而那些躲在挖出来的沟里打黑枪的家伙们这时候都趴到沟里去了任凭身后的战马从头顶上越过。
骑兵之间的对撞是惨烈的犹如两块巨大的冰山剧烈地碰撞后立刻就飞散成无数的碎片。一个碰撞后就有上百人倒地不起双方互不相让地绞杀在一处。
追兵中的指挥官现了这边情况的变化知道对手的援兵到了刚想让后续部队冲锋时却现高地后面正源源不断地出现对手的骑兵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巴朗立刻决定撤退这一决定避免了整支部队的覆灭如果他看见河对岸的无数正在涌过河的人民的话巴朗一定会庆幸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追兵撤了在活佛安详的笑容面前激动的藏民们纷纷拜服在地赞美佛祖的保佑保佑他们心目中神圣的活佛没有受到伤害。
追兵撤退是暂时的这条河是这一带一个良好的屏障只要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刘铭传也不敢再多停留护着活佛过河。河这边可一点都不好玩。
洁白的哈达香浓的酥油茶酸甜的马奶酒载歌载舞的少女藏民们用能想到的一切方式来款待这些勇救活佛的英雄们。
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可能性已经破灭**为的叛军盘踞在西藏大部分区域桑格土司作为丹珠活佛的忠实信徒他是绝对支持和平反对叛乱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桑格土司能拿出手的部队不过万人比起叛军来说实在不算什么现在桑格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得到中**队的增援。
要求石达开立刻出兵的信已经出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以这条河为防线守住这条战线就是胜利。
边界。刘铭传他们得到援兵的时候杨一也到达了德格的军营。
石达开对杨一出现在第一线虽然有些担心但也知道自己现在根本没办法让杨一安心地待在甘孜。不过杨一还是看到了刘铭传要求立刻进军西藏的书信。这是石达开第一时间向杨一汇报的这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不过杨一还是担心刘铭传和活佛一起跑路路上是不是可以安全跑掉?
很快石达开就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才干。先是告诉杨一自己早就派出了接应的小分队可以说是刘铭传前脚走小分队后脚就跟上去了。这无疑让杨一对石达开又高看了几眼。从信的时间上来看不过短短的一天一夜这信怎么就送到了呢?可是信上的确是刘铭传的手笔这说明藏族人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种独特的通信方式。
等杨一要求石达开立刻准备出兵时石达开的答案更让杨一欣慰了不但所有准备都已经做好而且刘铭传手下最精锐的第一军第一师的一个团已经在昨天就出了。
杨一不得不承认当初石达开败给自己实在是败在装备和对时局的预知上了但就军事上的应变而言石达开比自己手下的任何将领都不遑多让只是杨一就不明白了历史上的那个石达开怎么就会为了个孩子而把十几万大军置于死地呢?
第一师可以说是杨一起家的部队其前身就是那支在上海镇压小刀会的新军。不过一个团的兵力还是少了点新式的装备正在源源不断地朝这里运来。杨一立刻让第一师挑选出一个营立刻把自己带来的装备换上加上自己的警卫营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加强营配给足够的马匹。杨一要求他们以最快的度奔赴前线现在丹珠活佛和他的支持者最希望看见的无疑是中国
第二十章 大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