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特工之回到清朝无弹窗 崇文门内是所谓的士大夫阶级的居住聚集地平日里显得相对安静。这一天到处是全副武装四处抄家的新军士兵。所有参与政变的官员和权贵都无一幸免主犯被拿下大牢家眷都被限制活动一旦有离开居住地的举动立刻被格杀。
不需要审判第二天城南菜市口就摆下了刑场三百多号参与政变的主犯人头落地把个菜市口杀的血流成河。仅仅过了一天北京城的百姓们又亲眼目睹了昔日的王公贵族们凄惨的一幕青年男子都被绳索捆绑女眷和孩子都被送上一辆辆大车强行送出北京城。这些昔日的老爷太太小姐公子们第一次不知道自己将要去的目的地是哪?男的还好女人和孩子一路号哭数千人一起号哭起场面之悲凉闻者心惊。谋反在这个年代是要灭九族的杨一却中是杀了主犯亲属和家眷一律流放流放的地点是遥远的阿拉斯加这一次大规模的流放在人数上就达到一万五千余人满清贵族对中国的统治除了皇帝尚在挂着个虚名外基本已经被连根拔起。
天津大沽口新修的码头成为了这些人离开的出点一艘艘满载着流放人员的船只先后离开驶向那荒凉的阿拉斯加。
北京还没消停地方上又开始了心一轮的清洗各大军区的部队纷纷出动一谋反的罪名在地方上抓的抓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名眼人很容易就看出来这是一场针对满清人的大清洗满族这个昔日代表着高人一等的称谓如今以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
1862年的春节北京依旧是一片热闹国家强制降低各种税收和租息使地百姓得到了一定的休养生息只是不知道阿拉斯加的寒风是否适合那些流放者。百姓们也没多少精力来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家的锅里还有没有米下锅。至于那些昔日的王公贵族只是他们闲暇时地话题之一而已只不过是有提到多少地区别而已。
今年的春节比起以往来百姓的碗里比以前多了几块肉饺子也多吃了几天。主妇们的脸上笑容也比往日要灿烂多了。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最重要地节日难能可贵的是今年的春节北京的大街上再也没有饿死冻死的百姓这都是杨一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好处。
个百姓比起来杨一这个年过的并不轻松除了要应对各种政务还要筹划新的一年的变革计划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一才有机会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年。
大年初一第一批来访地客人是昔日有“门七子”之称的郭嵩寿、龙湛霖、王剀运邓辅纶、严耕云、高心夔、李篁仙。这七位也的确是人才杨一入主北京后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当年肃顺虽然对他们很看重。也大胆的起用他们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肃顺的幕僚在满族人通知地时代他们想一展才华是很难的。现在他们都是各部地要员比起以前在肃顺门下地位不知道生多少变化。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对杨一的感激。在忠诚上也没有多大问题。新年的第一天他们便早早来到杨一府上来给杨一拜年。也算是对杨一知遇的一种报答吧。
送走“肃门七子”杨一的府门口就挂起了一块大招牌上书“谢绝拜年非公事不得入内。”这是杨一早就想好来对付那些来拜年官员的办法尽管来给杨一拜年的有许多是诚心的可是杨一现在还是想过一个安静的年陪一陪妻子访一访朋友。要不是肃门七子来的早估计杨一的大门他们也进不来。
别人拜年不见可是杨一的死党们来杨一还是欢迎的因为他们也的确有公事要谈。大年初一的早上张键李秀成刘铭传还有聂士成就连远在广州的陈玉成也赶回北京一时杨一的府上热闹起来。
杨一这年过的很简单把这些人找来也是为了商量新的一年的计划两个火锅几个小菜众人围桌而坐。没有堂会没有歌舞屋子里前后忙碌的也都是杨一的妻小和她们贴身的丫鬟这要是让外人看了打死也不相信这里坐着一群国家的一品大员随便拉一个出去跺跺脚都是能让地方上震三震的主。
“可惜想起这天下名义上还是这满清小皇帝的心里头就是一阵别扭。”几杯酒下肚刘铭传的话就来了这一次清洗活动刘铭传曾多次秘密上书要求杨一废了皇帝自己当皇帝结果被杨一回信道;“不得乱来我自有主张便给压了下去。”想起这事刘铭传就一肚子的不舒服所在现在便牢骚几句。
“省三别牢骚了大人何尝不想废了这满清王朝只是走的太急生怕天下会大乱如今这中国可不能再乱了。”李秀成再一边劝说。
“怕他什么?如今天下实际上都是先生的哪个敢闹事我杀了就是。”聂士成和刘铭传可是一路的心里都巴不得杨一当这皇帝。
“我看也是这满清留着还有什么用直接废了算了。”陈玉成也是这个意见。
杨一见他们说的起劲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喝酒吃菜倒是张键接过话道:“你们想的还是不够周全啊这天下虽然实际上已经是大人的可你们想一想一旦大人废了皇帝会有什么结果?远的不说就拿曾国藩为代表的汉人官员们他们就得第一个反对。跟别说他们代表的天下读书人留着皇帝才好收拾天下的读书人嘛要让他们为我所用。”
这四大总督听了张键的话都看着杨一想听听杨一的意见结果杨一笑着指了指火锅道:“味道不错你们怎么都不吃啊?”四人晕张键偷笑。
对了有个事情我的和你们几个提前打招呼年过了我就会取消总督这个级别你们几个以后只管军队不得插手地方政务地方上有困难找到你们你们还得全力支持。”这话杨一倒是委严肃的在说。
四人听后一个个都突然安静下来埋头吃他们的火锅。
十五一过这年就基本算结束了老百姓又开始忙碌起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农民要盘算着今年该种点什么?饲弄些什么牲口商人也要开始盘算该倒腾什么买卖。
今年的春天最紧张的应该是读书人因为今年又是一个大比之年。各地的举子们收拾好行囊肩负着一家人的希望怀抱着各自的理想云集北京。
三场考试下来很多神经教弱的考生当场就晕倒在考场内因为他们受不了刺激考题实在太怪了三个题目没有一题是出自圣人文章他苦读多年的孔孟文章一点都派不上用场。
第一题:你心目中的西洋第二题:鸦片之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第三题:论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距。
如此题目让这些做惯八股文章的读书人如何不愁眉苦脸?这样的题目如何引经据典?和圣人的教诲一点都不沾边怎么破题?怎么写策论?众多学子是一筹莫展当场晕倒也就不奇怪了。幸好官方对即将生的一切早有准备晕倒的考生立刻有医生来抢救冷水洗脸扎上几针晕倒的考生大多数都又清醒过来虽然题目怪了一点可谁也不愿意就此放弃绝大多数还是挣扎着继续考试。
这样的考题这样的考生考出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第一题大部分考生都把西方当成了荒蛮之地来写而他们对西方的了解大多数来自《山海经》这样的闲书没看过《山海经》的就开始凭空杜撰总之西方被他们写成了野蛮荒凉的地方有些边远的考生如云南、新疆一带的干脆就直接把当地的荒凉描述一番。第二题和答案更搞笑有的人的答案居然说鸦片是好东西嘛鸦片之乱的祸根就是禁烟鸦片抽起来很舒服嘛我们一家都在抽为什么要禁烟?一看这答案就知道是个瘾君子当然大不分考生还是意识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的危害不过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实在是弄不明白不过也有些考生在考卷中呼吁鸦片不除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样的答案倒也算振聋聩吧。
其实第三道题目才是杨一心目中的主要问题杨一实在想知道中国的读书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多少在杨一看来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张开眼睛看世界中国的展将的飞快的。
不过众多的答案还是没有出乎杨一的意料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论文化的差距?中国有孔孟圣贤西方野蛮人能有什么文化?这也许是大部分读书人想说的他们也是这样回答西方文化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多少只是不停的在抬高孔孟贬低西方全然忘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是怎么被英国洞穿的儒家文化成为一种奴化工具后其带来的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浣由此可见。
龙门关闭结束了。对很多读书人来说今年一年辛劳都结束了希望都结束了留下来的只是等待。仕农工商在中国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只是今年的考生不再象往年一般少见了许多从考场出来后得意洋洋的考生更多的考生是聚集在一起议论着自己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考试是最没底气的走在中国最前端的读书人们一些人已经隐隐从这一次的考试中现了一些变化的端倪只是他们没办法去说清楚中国将向何处去因为孔孟文章中没说过。
考卷的批改在考生们焦虑的等待中开始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时期要是被他们知道他们的考卷完全是由一些才从普鲁士回国年纪不过二十锄头的小伙子们来批改恐怕他们得吐血了可他们的命运却完全是操纵在这些小伙子们的手上因为他们从欧洲回来他们了解西方他们是怀抱着一腔热血回国的批改考卷知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接下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们去翱翔他们将和新中国一起腾飞他们是中国崛起的见证人和实施这之一。
考试的结果虽然杨一已经有遇见可是看见这些乱七八糟的答案时杨一还是失望了这就是中国的读书人到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想用圣人文章来诠释日新月异的西方欧洲人的枪炮声并没有惊醒多少人读书人尚且如此何况庶民乎?
不过杨一还是看见了希望还有一些读书睁开了眼睛他们通过一切渠道来了解世界了解这个他们并不知道多少的世界只有这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弄潮儿他们才会成为民族的脊梁。另一点让杨一欣喜的是。这些冷静的读书人他们大都来看破东南沿海那里有杨一播下的种子也是和西方接触最多地地方。虽然他们只占了少数但是杨一还是看见了希望对中国教育制度取仕制度改革的希望。
考试结果公布了。两千个省考生。上榜者不过三十人这数字比起以往少了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不明白他们震惊了。接下来的几天。满大街是沿街买醉的读书热这倒让北京的服务业兴旺了一把。
可是接下来的另一件事情更让他们震惊朝廷一纸告示让天下读书人为之疯狂了科举制度取消了。
读书人都呆了年轻地还好那些上了岁数地读书人就顶不住了这一消息说是晴天霹雳一点也不为过说是灭顶之灾也不为过。取消现行的科举制度完全效仿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消息传开北京震惊天下震惊。无数地孔孟弟子们痛哭流涕以头戕地在北京的举子一千八百多人联名上书。要求朝廷收回这一圣旨。更有甚者数百读书人跑到皇宫门口静坐。绝食抗议朝廷这一举措。
一份《中国时报》在这风口浪尖上悄然出现它图文并茂文字辛辣在不断的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还不断的针贬世事批驳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腐朽。关键问题是这份报纸免费的满大街的小乞丐们都被收拢起来穿上新制服上午满大街的报纸四处粘贴报纸下午读书识字。
该报纸一出顿时把读书人愤怒的视线转移了大半。传承千年的孔孟文化就是这些读书人的祖坟现在有人在批驳那就等于就是在挖他们的祖坟这还了得?不行一定要反击愤怒的读书人成群结队的四处寻找报社地地点可怎么也找不到。就算问那些报童报童们也是一问三不知。事情还没完没几天北京
第十一章 变革的动荡-->>(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