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上画着圈声音很柔和。但杨一感觉有泪水无声的低落在自己的胸口。
“难为你们了!!”杨一窃喜。
“对了有个事和你说一下从你们沈家的情报网里挑一些够机灵有潜质的少男少女出来我有用。”杨一的手又有点不老实了。
····················
建立自己的情报机构这个问题杨一是早有打算的只是由于事情不断加上沈家也有情报过来才拖到现在。杨一单独找了个秘密的地方专门培训沈清霜弄来的年轻人当然这教官暂时也只能由杨一自己亲自担任了。不过这杨一的事情也实在是多这情报这一摊后来也都交给沈清霜去负责了沈清霜原本就是沈家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弄这些熟的很沈清霜在沈家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再加上杨一这个老特务的帮忙指点这新的情报机构很快就形成了。沈清霜也成为了杨一日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上最可靠的耳目。这都是后话就先不提了。
时间又一次来到岁末一个温暖午后韦晓声、许名、刘铭传、聂士成都来到杨一的家里杨一把他们请来是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要商量。
这一段时间杨一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长期的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李鸿章的淮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实在糟糕李鸿章事后把失败归结在装备上是很不客观的就当时而言淮军的装备比起日军是有相当优势的。就6军而言甲午战争时期淮军基本上装备了新式的连快枪炮兵装备上淮军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
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李鸿章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
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o多门。
炮兵装备上淮军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李鸿章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o多门。自1886年起。广东又6续拨解北洋钢炮1oo多门其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粤解八生脱钢炮四十八尊十七年粤解七生脱钢炮一百二尊十八年粤解八生脱七钢炮三十尊。这期间北洋自购者尚不在内。另外到甲午战争前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门大部分用来装备了淮军。淮军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鲁森式钢炮还是西方8o年代末才明的快炮(射炮)。由此可见淮军的装备无论是质与量都是堪称一流的和当时的世界军事强国基本同步而当时的日军装备的主要的装备还是村田式单步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枪)和国产的青铜炮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新式连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oo门数量更不用提了。抛开当时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不说但说军事上
第二部 第十三章 成立政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