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兼并的土地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因此干脆将家庭维持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程度。当子弟独立后干脆让其自立门户反而更有前景些。苏佩虽然说以商带动各业而在这个百里范围内苏佩实际上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使得旱、涝、瘟疫等天灾下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人民流离失所的局面。因此许多原来在龙舒的人干脆将许多亲属动员过来到龙舒定居。这样龙舒的人口增加了不少。
苏佩一方面鼓励拓荒一方面鼓励将原来的田地进行整顿在这样的农闲季节整顿土地将农田灌溉技术充分应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挖掘沟渠引入灌溉的水源同时将挖出来的土放在石头砌好的田基上培高耕种的土基。这样耕作的农田里的土基既可以便于排水也便于从沟渠中吸收水分。同时在沟渠里放养鱼苗使得农业产业不再单一。
苏佩和吕强此时也拿到了朝廷的旨意:侯国可以将皖县并入龙舒治下为朝廷每年提供三万支箭镞另外提供六百斤熟铁即可。这个指标比原来官治之下的皖县铁矿提高了不少不过朝廷旨意说如此龙舒侯国可以不再纳其它贡赋。苏佩得到这个旨意大喜也不顾吕强的忧色便着手公然让有木部族和有金部族的矿藏勘探能手和冶炼技师从皖县到龙舒沿着大别山寻找并开采铁矿。于是吸收进来的人口很快就被这些产业吸纳进来。苏佩通过调节商业对各业进行宏观分配坚决杜绝工、农业相互倾轧的情况也防范别的商业在其中实行贱卖贵卖的勾当伤害到正在展壮大的产业。
许氏兄弟到龙舒后马上便被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吓了一跳。当他们深入了解了苏佩在龙舒实行的政策之后不约而同地为这个制度奔忙起来。在官吏任命、考量方面他们有着政治家天生的嗅觉因此苏佩在这方面算是舒了一口气。于是将大的政策和其中要达到的影响充分和许氏兄弟沟通之后自己便放手让许氏兄弟去抓侯国内的官僚体制的建立和保持稳定运转。商业方面则干脆将苏氏商会的总部迁移至龙舒来拉动龙舒的商业。将吕强拴在有木部族和有金部族后面为他们的工作扫清政策障碍后自己带领组织起来的有木部族和善水部族农业兴建大军在龙舒选取了三个大的适宜农作的地区进行农田改造准备进行集约化农业作业。作为补偿被征用的土地除了在别的地方换取相同面积的土地外还免征一年的赋税。并且约定好了这样集约化的农业只进行三年然后包括在上面建造的农业设施都无偿提供给原持有人使用。因此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力便实现了局部农业集约化改造。实际上这样的工作在汉代就是较为流行的屯田不过朝廷的屯田是强行征地让罪犯或士兵劳作而已苏佩则是使用组织起来的劳动大军进行集体作业。
苏佩干脆将庐江的学堂搬至龙舒在庐江只保留华佗的药铺等行当。由于龙舒居住的环境依山傍水而扩建后的学堂更是让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舒适。再加上苏佩
第八十章:龙舒新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