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半黄金旱涝保收。鼓励士族和军队中的将领合伙入股苏氏商会最高限额股本为五斤黄金年分红比例也和太守一样得年利八两。
6康听得新鲜这样将大家一起拉过来做生意苏氏商户还不乱套。苏佩笑道:“有钱大家赚嘛现在苏氏商会不多拉几个人入伙撑撑场面等到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就晚了。”
6康道:“那二十斤金子可不是小数啊我一年的俸禄是一千石最后也就能够能够节省下三百石按照现在的谷价也就是二万钱差不多也就换二到三斤黄金。这样的话我岂不是要将我近十年挣的都投入到你们苏氏商会去了?”
苏佩听了大笑:“6大人真会说笑!你一年也就挣这么个数啊?那你一大家的家产都没有产出了?作官年俸固然是你收入所得但你最大的所得也不是朝廷给你的啊。我听说朝廷卖官是一石一万的价格出售的那样的话这些做官的什么时候才能将本收回来啊?一千石就是一千万按你说的得要二、三百年才能挣回来呢。何况即使你这么计算那你攒下的钱不投入到商会来生利得个百十石谷物那你让它霉就合算吗?”
6康捋着花白的胡子笑道:“谁能算得过你这个苏家少主啊。不说了你要的这些条件我都满足你反正谅你也跑不掉的。”
苏佩呵呵笑道:“我苏某人非但不跑还要怕你们跑了呢。”
有了6康的带头参与很快苏佩便筹到了近百斤黄金。了解苏氏商会财务状况的鬼谷子等人很是不解实际上苏氏商会一直就不缺资金不知道苏佩弄这么多黄白之物回来干什么此时连朝廷都不用黄金作为交易的标准呢。
苏佩也不给他们解释实际上他收到善水部族的黄金储备的时候就在考虑自己在各地由于兑换比率等原因造成的麻烦问题。时下货殖都是用五铢钱连谷价这种生活必需品最贱的时候一石才值几十钱而最贵的时候可以到达数万钱。看天吃饭固然是物价不稳的原因而由于朝廷对于铸钱没有控制实际上也是导致物价大幅变化的原因。另外就是豪强对物价的把控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朝廷对某种东西很需要豪强就会把市场上的东西搜刮光囤积起来高价卖给朝廷。这种氛围下难怪皇上自己也拼命地捞钱竟然连官爵都出卖了。须知官爵这种强权如果出售朝廷的威望大减不说最大的祸过就是贪官污吏横行遍地了。
苏佩在庐江境内吸收投资还有一个意图他需要在庐江范围内通过这种方式让庐江境内有些影响力的人的利益多少都和苏氏商会挂点钩这样苏氏商会在庐江境内得到的助益自然就会多些。苏佩本来想行不记名的债权但害怕这样只是将少数几家富户吸收进来就失去了自己要让居高位的士族和将领和苏氏商会利益挂钩的原则于是只好凑合点进行记名方式参股。
对于庐江学堂的一群学员和教授来说光和三年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年。在苏佩和几
第四十九章:商业运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