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0第一百三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任臻淡淡地看着这个有过数目之缘,在北府军中一直不算出类拔萃却又总得谢玄另眼相看的青年将军,刘裕顿了一顿,立时双膝跪地,向任臻行了一个正式陛见的大礼。

    任臻这才发话道:“两国交兵,刘将军偷偷摸摸地夤夜而来,就不惧瓜田李下之名?”

    “在下前来并非通敌,何惧之有。”刘裕不卑不亢地答道,“只是陛下兵临长江,我北府将士却不想与陛下为敌,故而在下自告奋勇甘为信使,共图大计。”

    任臻命他平身,赐茶,柔声道:“所谓大计,乃为援救谢玄?”

    刘裕察言观色,便开门见山道:“北府军乃谢帅亲创,他被人设计,身陷囹圄,每一位北府将士甚为不平,陛下既为救都督而来,我等愿为前驱!”

    “好一个念旧的忠勇之将。”任臻把玩着手中杯盏,忽而不阴不阳地一笑,“可惜朕并不相信你千方百计把那断箭送到朕面前,没有故意挑拨离间君臣的意思!”话音刚落,军帐后便齐刷刷涌出披甲武士,刀剑出鞘,将刘裕团团围住。

    “朕的确想救谢玄,可更讨厌居心叵测的野心家!”任臻负手而立,“你那番作为几分为救人几分为自己,心知肚明——杀你不冤吧?!”

    刘裕在刀光剑影之下并无惧色,只是缓缓地再次跪下:“我的确知道送箭一举会使陛下宫闱不宁,今夜前来也的确有在为自己打算——我不甘心奉刘牢之为主帅!谢帅被囚,北府军确然三军激愤,这才有数月之前的京口起事,欲逼东海王还政放人,谁知刘牢之阵前倒戈,陷害王恭,背弃旧主——他做都督,许多人心里都不服!而东海王权势更盛,表面上不计较上次追随王恭起义之罪,实则磨刀霍霍,已准备将我等北府宿将一网打尽,他好更加只手遮天。我万般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请陛下出兵!”

    “这么说,你——们,是想向朕借兵,分化北府,以抗衡司马元显?”任臻看向他的眼神更添深意,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另一道久远却沉重的人影,“刘裕,你这是要造反了。”

    “末将赤胆忠心,追随都督,焉有反意!”刘裕慨然道,“陛下既与谢帅为刎颈之交,难道不知末将为人?!北府军乃谢帅心血,陛下难道真想硬碰硬地打个两败俱伤,惹谢帅伤心?末将出身寒微,只愿继续效命谢帅,从未有过擅权妄想,一旦成功救出都督,自当交还军权,岂能与刘牢之一样不忠不义?”

    刘裕字字慷慨激昂,又句句正中心怀,任臻听地一阵默然,不得不承认既然此次南下并非为了攻城略地,那借力打力,以晋制晋是最省时省力的救人之道。

    也罢,只要谢玄能重新掌权,谅这刘裕也翻不出多大的浪来。

    唯今之计,便是尽快了结南线战事,回师长安——此时关中空虚,拓跋珪却是按兵不动,可他越是平静,任臻就越是放心不下,而将姚嵩调往函谷关,虽是一气之下的小惩大戒,却也是存了一个倚仗姚嵩镇守函谷的念头——拓跋珪久忌姚嵩,短时之内当不至异动。

    姚嵩又掩嘴猛咳数声,再抬头时便觉得眼前一花,连案头书牍都模模糊糊地晃动不清了,他忙低声吩咐道:“再加一盏灯!”亲兵领命,又给端过一个烛台,道:“已过亥时了,大人已连续数夜挑灯不眠,哪里还能熬的住?”姚嵩摆了摆手,继续笔走龙蛇,一面写一面还咳个不停。亲兵听着那伤心动肺的声响,益发不祥,便忍不住又劝道:“天气转凉,大人近日越发咳的厉害,必也正因劳神。函谷关没有正经郎中,还是命未央宫将往常吃的药快马送来。。。”

    姚嵩好不容易止了咳,搁下笔望向亲兵,虽是面红耳赤,目光却寒如玄冰:“不必了与苍老师同居的日子。函关苦寒,却也要不了我的命,我还没那么金贵。”

    这一席话出口,哪个还敢吭声,都知道这万人之上的姚大人不知怎的得罪了皇帝,一朝跌落云端,给远远地发配到了西燕边疆,朝野内外冷眼旁观的,落井下石的,那是多了去的,姚嵩气性发作,越发不肯露一丝怯暴一点段。

    函谷关乃是去年从后燕手中刚刚夺取的一座雄关,东起崤山,西至潼津,乃是河北河南进入关中的唯一门坎,也是拱卫潼关的第一道屏障,故而姚嵩自到了此处便加强布防,日夜巡视,虽分隔燕魏的黄河依旧浊浪滚滚,但姚嵩丝毫不敢怠慢,侦骑四处,时刻警惕着黄河对岸的北魏军队。

    然而,毫无异动。

    北魏军队真如大伤了元气一般,在姚嵩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

    直到姚嵩从派出的斥候处得知,对岸有一小股军队绕过函谷,从遥津渡强行渡河,人数不过三千之众。三千人马入关中,能顶什么用?拓跋珪是傻了?姚嵩忙命人再探,却原来那带病兵之人乃是沮渠蒙逊——他自然不敢图谋关中,只是借道潼关,到凉州去——西凉叛军依旧忠于沮渠氏,他此次西行的目的可想而知。

    沮渠蒙逊便如一条毒蛇,冀州会战中,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他的狠辣,若当真窜回了西凉却是麻烦的紧,万一死灰复燃,则西凉必乱,即便最后苻坚能够平定叛乱,也会使西燕后方不稳,若又在此时恰逢与北魏开战,便难免捉襟见肘应付不暇——想来这也是拓跋珪之计,先派沮渠蒙逊扰乱凉州,待数月之后黄河冰封,他便可挥军踏马渡河作战,将西燕拉入两线作战的深渊!想到此处,他当即给潼关守将慕容钟写了一封密函,命他务必截住沮渠蒙逊,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

    然而这信有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回响。姚嵩略略一想,便冷笑着明白过来:皇叔慕容恒前年殁了,长子慕容钟袭位王爵,自以为与慕容永都快要一字并肩了,又早就看姚嵩这异族之人不顺眼,如今姚嵩获罪,贬官数级,更是已今非昔比,他哪会听他的命令?何况沮渠蒙逊三千人借道而过罢了,并不敢乍胆叩关,他慕容钟坐拥麾下数万精兵,还不屑主动出击,跟着这么一拨散兵游勇死追——堪称胜之不武,赢也无谓。

    姚嵩却与沮渠蒙逊是多少年的老对手了,彼此熟知对方一切的阴险狡诈,岂可坐视他从眼皮底下溜过?思前想后,他一咬牙,不再耽误迟延,当即点齐一万精兵,连夜出关西去——慕容钟不肯阻截,那便由他来追击,人衔枚马裹蹄,一夜之内便能赶上,十面围城,定要全歼沮渠蒙逊!

    一夜厮杀。

    沮渠蒙逊似没想到会遭迎头痛击,那三千人马在如狼似虎气势如虹的一万燕军面前溃不成军,四散而逃,姚嵩既然出关哪里肯再放过沮渠蒙逊,当下紧追不舍,一路战至崤山余脉。姚嵩一面咳嗽,一面勒马止步,在黑黝黝的夜色中极目望去——崤山绵延,峻岭峥嵘。函谷关自古称雄,便是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扬名,□之中“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如此险要的地势显然已不适合再夜战追击了。

    姚嵩在寒凉夜风中狠狠拧眉,又是一阵心烦意乱,气血翻涌——忙活一夜,却只是赶跑了北魏军队,还是教沮渠蒙逊给逃了!若是慕容钟肯与他配合前后夹击,又怎会功亏一篑!

    他强压下喉间一抹腥甜,扬手下令道:“全军转向,退回函谷关!”

    然而就在三军调头准备撤退的瞬间,一道道鼙鼓号角之声忽然刺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惊天动地而来!姚嵩蓦然一惊,揽辔极目而望,便见天尽头突然出现了一支黑压压的军队,携着摧枯拉朽之势,排山倒海地袭向奔战一夜的西燕军队!

    最先映入眼帘的,北魏国君的鎏金王旗,遮天蔽日一般猎猎飞展——竟是拓跋珪亲征!

    作者有话要说:迟了点不过分量很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