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的事情。
米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他们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作为资源,物质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能量提供各种各样的动力;信息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构成资源。
对于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狭义的观点突出了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核心要素,但忽略了“系统”。
事实上,如果只有核心要素。而没有“支持”部分(技术、设备等),就不能进行有机的配置,不能挥信息作为资源的最大效用。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信息资源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大要素组成。
(1)信息生产者是为了某种目的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2)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产品。它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3)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整合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它是社会财富,任何人无权全部或永久买下信息的使用权;它是商品,可以被销售、贸易和交换;
(5)具有流动性。
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利用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
人类和地球所在的宇宙在其存在的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内,生成了海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人类在其存在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空间内,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和能源,也生成了大量的信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终究是要毁灭的,但是,在地球毁灭以后,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的遗产,是可以在宇宙中长久地存在的
资源的重要性那是众所周知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丰富的资源,一旦资源开始匮乏起来,人类的末日也就到来了,所以,对于资源我们要珍惜才是。
就像是矿产资源,现在的矿产资源看起来好像还有很多,好像是用之不尽。但是,人类要是就因此烂产滥用矿产资源的。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现他们已经找不到足够用的矿产资源了。
矿产资源里面九层九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何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土壤资源,煤,石油等。也叫“非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由于人类不断地、越来越大量地开采,储量逐渐减少,有的快要枯竭,而矿产形成的度根本无法同人类开的度相比,因而矿产资源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
矿产资源的储量一般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能够开利用的量进行统计的,随着开采、冶炼和提取技术的提高。一些低品位矿产和矿石中伴生矿物也将被利用起来。
矿产资源现在看起来好像是很丰富,但是,其实上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要是人类再这样无限制,无计划的开采矿产资资源,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现,他们再找不到矿产资源了,所以,不管是为了现在的矿产经济效益。还是为了未来,人类对于矿产资的开采都得有一个度,或者说计划。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富矿和优质矿产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开展综合利用。矿石中伴生的矿物和杂质元素。弃之成害,用之成宝。
在勘探和评价某些矿产时,应进行综合评价;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时。应力求综合开,综合利用。
此外。如果把开采矿产的边界品位放宽,某些矿产储量将成倍增加,例如把开采铜矿的边界品位由现在的o4%降低到o2%,全世界的铜矿储量将增加25倍。
随着采矿、选矿和冶炼技术的展。某些在今天看来是没有开采和利用价值的废石、废渣,将来可能会变成有用原料。
解决矿产资源问题的另一途径是开海洋。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o8%左右,资源极其丰富。全球海洋中约有4o亿吨铀,还含许多种可供利用的元素,如在深海沉积物中,有大量的“锰结核”,既含锰,还含铜、钴、镍等。仅太平洋中,就有锰结核4ooo亿吨。海洋中镍的储量为6地的15o倍。
近海区还有金、铬铁矿、锡石、金红石、独居石等砂矿。大6架(水深2oo米以内的浅海部分)和大6斜坡(水深2oo~1ooo米)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石油储量估计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45%。
当然了矿产资源的开也不是完全是好处,矿产资源的开还是有着一定的害处的。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和利用,除了造成矿产资源短缺外,还污染环境,改变地球环境的基本结构和改变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
露天开采矿石使采区的景观、生态遭受彻底的破坏,产生深远的严重影响。
前苏国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三面环山,不受北方大6性气候的影响,曾被誉为景色宜人的“绿洲”。2o世纪4o年代开始在当地开采石灰石,把整座的山头削平,使原来的峡谷变成了一个大豁口。城市便处在北方寒冷气流的袭击之下,“绿洲”消失了。
露天开采矿石,使地面形成巨大的矿坑。
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莱茵褐煤采区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捷克州褐煤采区,当矿挖尽时,将面临着地形平整和生态恢复工作,每公顷土地的“复田费”需数千至上万米元,约占煤炭成本的3~5%。
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都存在废石和尾矿的堆积问题。废石和尾矿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农田,而且还容易生滑坡事故。
米国韦尔斯的阿伯芬曾生244米高的煤矸石场滑坡事故,造成8oo多人死亡。
尾矿经风吹雨淋,尾矿粉或其中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还造成严重污染。1964年英伦国康卫盆地的巴尔克铅锌矿尾矿场经过一次大雨冲刷,毁坏了大片肥沃的低地草原,废物覆盖层厚达半米。
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地下流体的抽出和注入,改变了地下流体静水压力条件。会引起地面沉降,或诱地震。
矿产资源往往是多种矿石伴生或多种化学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矿石的洗选和冶炼过程中往往造成有害物质的扩散。
如19o2~19o3年间,米国蒙大拿阿纳康达铜冶炼厂,曾因含砷烟尘扩散而造成砷中毒事件,致使大量牲畜死亡。
我国的神山地区的铁矿石,含氟高达7%左右,在选冶过程中,矿石中的氟大部分进入尾矿,一部分在烧结和高炉生产过程中从烟气和废水排出,加上这个地区自然高氟背景,造成了氟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开和利用矿产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引起环境地质学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视。
对其产生的污染问题。解决措施着重在综合评价、综合开和综合利用;对开矿产资源产生的环境结构破坏,侧重在预防和善后恢复工作,同时,建立合理开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经营管理措施。
资源多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为了未来,我们需要节约资源,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展中大国来说,节约资源更加的重要。这不仅能够加快我们国家的展,而且,还能够让我们国家不再受到资源的困扰。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
前面已经说了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这里就以水资源为例。
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oo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oo多座城市中就有4oo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oo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
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
我们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资源的重要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