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有使遣女东方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南的丝茶贸易,倒是可以再开阔一些,从西域到高丽、百济、新罗等地,对我朝的这些东西极是看重,凤台阁和户部看着把这事办一办。圣人常言以民为重,而民生之艰,大半因课税较重的缘故,眼下战事方罢,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前年重拟了农事的税制,今年看着办办这些吧。”

    户部的官员对于江南丝茶商会在战时进献军银的事情还是颇感满意的,所谓士农工商,商人在历朝一向都不被这些士子待见的,总觉着他们奸猾狡诈,先前国难之时,这些人不计较平时朝廷的重税,反而主动献银,让朝中文武改观不少。孙璞在此事上虽尽量低调行事,但是他作为江南丝茶商会中数一数二的富户,无论如何低调,这名声还是传出去了的,连带着六部官员对陛下独宠长生殿一事,不再那么介怀。

    于是季涟此议一出,户部的几位官员并未反对,毕竟战时人家出了力,如今放宽一些政策拓展一下人家的财路也算应当,户部的侍郎郑世南揣摩着季涟的意思,便想做个顺水人情,道:“江南丝茶商会前番带头捐了五六百万两银子,填住了战后重修北庭阳宁二城的空缺,按理朝廷是不是再给那些捐银的商户一些嘉奖封赏之类,以作天下商贾之楷模。”

    季涟瞟了他一眼,笑道:“朕本来也有此意,只是后来朕看了一下江浙巡抚的折子,捐银最多的杭州孙家,正是贵妃家里,朕若是依此封赏,恐怕要让人说朕倚重外戚,所以有些踌躇。”他先前便向玦儿提过趁此机会封赏她爹,玦儿却坚辞不受,说先前找爹开口借银子,只是想解他一时燃眉之急,要是因此封赏,对季涟的名声颇为不利。季涟再三坚持,她只是不肯,季涟只好作罢,是以没向户部提起。这时户部的人自己开了口,季涟想起早前顾安铭的教导,要他尽量消除因他坚持立孙氏而差点逼死一个御史的消极影响,此时倒正是机会。

    柳心瓴听着季涟这种打太极的话,心底直叹气,也不理会他,由得这许多人在这里唱大戏。

    户部尚书章适心想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陛下恨不得把孙氏捧到天上去,户部的上一任尚书告老归田,他得以进补尚书的缺,多多少少也有当年的廷辩中他得到顾安铭的授意,支持孙氏的原因,见季涟说了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便道:“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有功的自当封赏,孙家的先祖也曾有入仕的,可见孙家对朝廷一片赤诚之心,并不因入仕或是从商而有所更改。”

    他这句话一说出来,马上有几个主事附和——今时不同往日,立后一事上是江氏压过了孙氏,可照如今的形势看来,江氏只怕是一辈子也没有个生儿子的指望,那孙氏就算现在做不了皇后,将来只怕也是两宫太后并尊——也不能太轻视了去。

    季涟笑道:“朕也是这样想……只要事出公心,倒不该顾忌这些的。内举不避亲的话,朕也同贵妃说过,只是贵妃说当时正值国难之时,从军的在边关出力,她家里并无可上战场的男丁,只能出些银子,算是各尽其用了。朕不能遍封捐躯的将士,却去封赏贵妃的家人,贵妃恐损了朝廷的声誉,抵死不肯……所以朕也不好勉强。”

    户部的几位主事又哼哈了几句,这事才算放下了,兵部的干事们开始送呈安东都护府的一些细节奏报。符葵心从百济回来后在安东都护府盘桓数日,因接连的战事,劳累过度,入冬时又在百济受了寒,回来后便病倒了。安东都护府的副都护的折子上言道,整个安东都护府对符二郎的身体都颇为关心,只是符二郎为人固执,脾气上来了甚至有些暴戾,随行军医也都被他赶走,都护府上下人等颇为焦急,却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在都护府自行休养,是以都护府的官员和百济、新罗的使者会先行回长安,而符二郎归期未定。

    季涟颇有些着恼的看着这个折子,又有些无可奈何,符葵心的性子拧,兵部的人也略有领教,脾气暴戾这一条更是深有体会——兵部去军营巡查的回奏的密报中曾提及符葵心治军酷烈,连自家大哥也不留情面,一言不合鞭子就过去了,此时看了那折子,各自无奈苦笑,卜元深只好打哈哈,说是符二郎少年心性,到底有些小孩子脾气,仗着年轻身子好,讳疾忌医也是正常的云云。

    季涟心里是真有些担心的,符葵心一别年余,宫里的几个侍卫都还记挂着他。那些人一向眼高于顶,没几个真心服气的人,和符葵心相交数月,虽是动手的多,话说得少,却有那么几丝倾盖如故的味道,这般想了想,便向柳心瓴道:“他最是孝顺他娘了,让师母和符夫人说一说,写信劝他一劝吧。”

    出览竹殿时,月亮竟已挂了上来,过了十五,月亮开始渐残下去。今年的天气甚寒,开年后还开下了几场雪,今日午后雪落下来,到晚间已积了寸余,宫车轧在雪上,出一些嘎吱嘎吱的响声。

    季涟歪在宫车上,向小王公公随口问道:“先前让你去看娘娘的,今日都在做些什么?”

    小王公公听得他问,有些为难的答道:“咱家去的时候,好像娘娘正在看信,眼睛还红红的,听许公公说是家里来的信,也不知是什么事。”

    季涟听了眉头就皱起来了:“怎么不早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