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皇爷爷还派了些人跟他们回去,向岛上的人宣讲我中土文明,他们对中土的丝绸、茶叶、诗词歌赋这些东西甚是欣赏呢——你师傅……对这两个地方也很熟么?”
玦儿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这么久都找不到她,想问问都不行呢。这个百济和高丽为何不愿上贡我朝?我以前听说这些属国上贡的东西并不多,我朝每年送去的赏赐远甚于他们送的贡品,他们干旱或是洪涝的(,)
时候,还给送赈灾的粮食呢……如何这样的不知好歹?”
季涟无奈道:“小国寡民,夜郎自大,便是如此了。不过——圣人不以兵强天下,随意用武力去欺压这些属国,并非我所愿,况且现在正值突厥南侵,同时多处用兵恐怕不妥。”
今日议事时,是有不少大臣主张安东都护府对百济和高丽用兵的,毕竟是两个小国,历朝以来对这个半岛的倒是甚有用兵经验的;不过凤台阁的几个学士一致认为此时还是专注于和突厥的战事为宜。兵部也主张先遣使节,若两个属国一意孤行,适时再决定对策;卜元深还进一步提出遣使节探听半岛上的新罗国的动向,让三国互相节制的建议。
季涟甚是不耐的看着案上的那些奏折,取过一方砚台,拿过一块桐油烟研磨起来,向玦儿道:“我累了,你来批吧。”
玦儿皱着眉从镂花竹筒中取出一支笔,取笑他道:“也不知是谁说要励精图治,要给臣民做一个典范的,这才多久呢,就不耐烦了。”
季涟摇指笑道:“此言差矣,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
玦儿撇了撇嘴,两个人从小到大的这种嘴皮仗,一向是各有输赢的,她倒懒得揪着他分这一时的胜负。
季涟把折子摊到她面前,道:“来,这道折子上面批:化外蛮夷之民,宜以礼仪教化之——另,百济高丽欲行不臣之举,未知新罗国君何意,卿等宜先行探知,再行决断;切不可令三国勾结一致,宜分而治之。”
玦儿回白了他一眼,还是依了他,一字一句的写了下来。
季涟抱着砚台,一面研磨,一面看着玦儿在折子上认真的批注,不由笑道:“你替我批了这么久的折子,从来都没有人看出来呢——便是柳先生一直教我习字,也从未看出来,只是几次暗地里取笑我,向我推荐了几幅碑帖,都是刚健散朗、字势雄强一类的。前一阵我自个儿批折子,许是我写字比你用力些,柳先生还以为是他的字帖有功效,几次问我对那几幅碑帖的评价。现在又换成你写,让柳先生看见了,肯定又以为我这些时日偷懒了呢。”
玦儿听到这里便稍稍停了笔,她以前听师太讲过太多诸如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或者是芙蓉花变断根草之类的道理,甚是明白今日之宠也许就是明日之祸的道理。只是她心里又觉着季涟实在是一片真心对他,她自己虽偶尔耍些小性子让季涟让着她,可归根结底还是季涟宠着她的缘故——于是不免怀疑师太的这些道理,心中又奇怪师太一面教着她这些,一面又总跟她说要她相信季涟之类的话,觉得甚是矛盾……
季涟见她面上犹疑,问道:“你怎么了?”
玦儿迟疑半晌,还是开口道:“我这样待你批折子——是不是不大好?让人知道了不知会怎样呢——高祖陛下立有祖制……后宫妃嫔,职责只在服侍陛下……服劳宫寝……若是”
第五十四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