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文景德化一朝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忙道:“殿下……陛下将江山社稷尽托付于殿下,殿下心存仁厚、效仿先帝原是好的――只是殿下现在尚未弱冠,若一味的礼下于人,只怕有些人要以为殿下……”

    季涟听了这话,凝视顾安铭半晌,道:“寡人知道了。另外几位大人想必也到了,还是先拟旨吧。”

    这一夜,宫中四处寂静无声,仿佛什么都没有生过一样。

    秋风殿里却是一夜无人入眠。

    八月初十内朝,顾安铭以遗诏传示京畿重臣,季涟与众臣会面之后,小王公公早已从东宫赶来,季涟又命人将张皇后的儿子――皇次子涵领来,季涟微笑着看了面前这个十岁的弟弟,一把将他抱起来,问道:“涵儿,母后最近身体怎样?哥哥刚刚从金陵回来,还没来得及去拜见母后呢。”

    涵自小并不和季涟一起长大,一直比较生疏,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只是季涟每次见他态度都甚为温和,见季涟问及母亲,便答道:“母后最近没什么事,哥哥要和我一起去见母后么?”

    季涟笑道:“是啊,我有快一年没见涵儿和母后了,涵儿你长高了不少,也胖了,我都快抱不动你了。”走了几步果然觉得有些沉,便放下涵,牵着他一起去明光殿。

    到了明光殿,门口的宫女忙进去禀报,说太子殿下和二殿下一起来了,张皇后此时刚刚得到报信,言道皇帝驾崩,正在惊惶之际才现宫内加派了不少侍卫,一早上又不见了涵,正在明光殿里暗自焦急,此时听说季涟回来,心里顿时明了,稍整妆容便命人唤季涟和涵进去。

    季涟一进门便向张皇后行礼道:“儿臣前几日接了父皇的旨意,匆匆回京,谁知――”,说到此处,似有哽咽,又道:“母后节哀,父皇刚刚去了,若见母后如此伤痛,便是九泉之下,恐怕也无法心安。”

    旁边涵看见母后和哥哥都一副伤痛神色,上前拉着张皇后的袖子,问道:“母后,父皇――”,张皇后见季涟特意拉了涵一起来,便抱住涵,痛哭道:“你父皇――就这样丢下我们孤儿寡母去了,今后一切,尽托付涟儿了。”一面哭泣不止,季涟忙称自己不孝,未能服侍父皇于身前――

    此时小王公公忙上来劝慰张皇后和季涟,三人在明光殿里对泣了小半个时辰,季涟又道:“母后,儿臣走的紧急,五叔尚在金陵,最近的事情,恐受了惊吓,再在属地呆着恐怕对身子也不好,儿臣本想着接五叔到京里来好好养着的――父皇一向爱护五叔,想来也不会反对。此时父皇崩了,五叔心里恐怕也是过意不去,儿臣擅作主张――在康陵附近,为五叔建造府邸,也算是宽慰五叔,不知母后可会怪责?”

    张皇后只是流泪,咬唇半晌才道:“妇道人家,哪管这些大事,你五叔要来陪着你父皇,一切由你做主就是。”

    季涟又道:“涵儿已经十岁了,将来还要就国,前几年父皇给涵儿请的先生,只怕不够,涵儿以后要学的道理也多,儿臣此去金陵,随行的编修宋大人,学识渊博,克俭礼恭,必不负父皇和母后对涵儿的期望。”

    张皇后似未听到一般,扔抱着涵默默流泪。

    季涟接着道:“儿臣已遣人至金陵,过些日子五叔就会到京城了,封地那边,儿臣准备让四叔和八叔一同协理,只是八叔的封地原在齐鲁,儿臣想徙八叔的封地至赣皖,只是那里流寇尚未肃清,八叔一人前去恐怕打理不来,便让四叔协助八叔一把,母后以为如何?”

    张皇后并不言语,涵也并不知道哥哥到底和母后在禀报什么,便问季涟:“哥哥为什么一直跪着?坐下来说话不好么?”

    季涟身形稍动,将涵拉至身边,向张皇后道:“八叔若是到了赣皖,则齐鲁无人,所以儿臣预备封涵儿为齐王,辖齐鲁四郡,八叔既离了齐鲁,便不宜再占安东都护府大都护的虚衔,此职也一并由涵儿遥领,母后――可舍得涵儿么?”

    张皇后渐渐收住哭声,道:“你父皇就这样丢下我们去了,一时真不知如何是好――涟儿去了一次金陵,如今人也稳重许多,这些事你自己决定即可,不必事事来问本宫了,自高祖以来,就没有后宫干政的道理――知道的是说殿下一片孝心;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本宫不遵祖训。”说着又掉下几滴泪来。

    张皇后又扶了季涟起身坐在榻旁,问:“可定了大礼的日子没?”

    季涟答道:“便是本月十五,顾辅说宜早定大局。”

    张皇后点头道:“正是中秋,也是一个好日子,只是你父皇再不能陪我们母子过了。”

    永宣二年七月,帝不豫,遣使密诏皇太子于金陵;八月初九,大惭,遗诏传位皇太子,是夜,崩于南薰殿,年三十有八。

    九月,上尊谥,庙号文宗;十月,葬康陵。

    ――《文宗本纪》

    永宣二年八月,自金陵还至长安,入宫受遗诏,十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永昭元年。

    ――《睿宗本纪》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