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在北京城外南面五十多里的一个小村镇,这个县的县令,是个前清的糊涂老官员,六十余岁了,虽然戴着老花镜子,颇有气度,可是,肚里的花花绿绿,对付官场上的蝇蝇苟苟还差不多,要对付洋人,涉及到洋人的案件。最新更新<-》自然,没有足够的前瞻性,他派师爷将案件的情况,备案了,按照传教士和二鬼子的说法立场,然后,又派遣了官兵差人五十余个,到村子里恐吓百姓,还逮捕了几个人。
“事情好了吗?”知县牛太爷端着凉茶,喝得很是滋润。
“是啊,老爷,事情结束了,逮捕了十几个穷小子!”师爷负责刑名的主儿,相当精明强干,是浙江绍兴的专业师棍。
“照旧例惩处,关押些天,再罚些银子,再照会上峰,再派人向洋教士好生安慰!”牛知县摇头叹息,其实,中国的官员,也看不惯洋人的,儒家思想和西方教会,是两个不同的祖宗啊。可惜,教案多了,谁都知道朝廷怕洋人,不得不曲意迎逢。
“太爷,不知道这事情,上峰如何处分?或者,华夏天国,锐王罗阳,会有不同说法?”师爷是敏感的。
想了再想:“天高皇帝远,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牛知县也没有其他法子,反正,新的朝廷也没有新的专门的对外政策,而且,对洋人,还挺巴结呢。
事情就算这样了了。
这其实是知县大人的一厢情愿,因为,当天的下午,就有官兵从北京城赶来,亲自接受了这个案子。再接着,不仅教堂的美国传教士被传唤了,所有涉及的中国二鬼子们,也被传唤了。
牛知县跪在下面,和师爷一起颤栗,因为,来的人有外交部的证明,还有京城刑部,现在叫做司法部的高级官员的证件。
“大人,下官叩见大人!”
“来人,将牛知县的帽子摘了。”本来要说乌纱的,或者顶戴的,可是,现在的华夏天国的官员,哪怕是满清的原官员,都改了华夏天国的装束,没有顶戴了。
这人年轻有为,目光炯炯,赫赫
第三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