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大威德金刚怒目,玉清天真灵下盼(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告,径达九天。”

    祝香咒是道士每天上香必须要诵持的咒文,原来内中竟有如此玄机!

    钱逸群平日早课是轮不到上香的。但这咒文却是要跟着默诵。想起当日在玉钩洞天之中,天师借浮影之口,命他归止圣真。当时他心念涌动,最终落在那“元始天尊”像上,恰合“心存帝前”之要务。

    正因此一心沟通,自然感应勃发,天尊真灵护持其身,这才打出了那记惊艳绝伦的掌心雷。

    简单来说,天尊看了一眼,顿时功力大增啊!

    而这一眼余光,竟然还化作天光浮于顶上,这是何等壮阔!

    “感谢老师说法。”钱逸群道,“至于这大道至理嘛。我道门有《阴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小道怎敢置喙。”

    “真人出口是禅,老衲只求一参。”雪岭盯着钱逸群。

    禅宗在佛门之中地位超然,乃是九乘佛法之外第十乘,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始于迦叶笑花,盛于六祖破空。

    唐宋以后,禅宗又融合儒、道,在这佛门之中,凭空多了孔、颜心斋,南华逍遥。禅师们的眼里,万般佛法皆为虚幻,世间种种同归一途,故而禅宗又称佛心宗,摄持一切乘。

    禅师们以参禅为务,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以何物来指?

    有人以话头为“指”。所谓话头,乃言者无心,闻者恍然。只要机缘到了,只言片语便能度人超凡入圣。这话头不拘是谁人说的,也不拘说了什么,但总是以高真大德所立更有指向,领人见性。

    雪岭法师修行以来,拜访同修高真,碰的就是这机缘。看似有守株待兔,瞎碰乱撞之嫌,却是禅门正宗法径。说不定哪天突然来个牧童,寥寥三两字,便成就一代宗主呢!

    他法眼如炬,见了钱逸群的异相,知道这道士绝非卖弄小聪明,投机倒把之徒,发愿上前求教。至于那轮回珠,在旁人看来是价值连城的至宝,在他眼中不过是随缘聚散的过客而已。

    这便是高僧与凡人的区别。

    “中行悦,何谓道?”钱逸群心中一动,默问号称“道家门徒”的中行悦。

    “一即是道,道即是一。”中行悦道。

    钱逸群眉头微微一皱。心道:这不就是有物先天地而生的老话么?说起来,关于何谓佛,何谓道,千年来不知道被人问了多少次,答案无论怎么都逃不出老子的名言,庄子的譬喻。如果只是拿这些出来充货,这位雪岭法师多半只能失望地收起轮回珠,留待机缘成熟。

    “答大和尚问,”钱逸群略一沉思道,“阴阳分立而有天地。有动静,有清浊,有善恶。贫道由此可知,道含善恶而无善恶。”

    雪岭微微颌首,若有所思。

    钱逸群却知道这不是开悟的表现,可见这个道理雪岭法师早就明白了,只是现在才被自己点破而已。

    “道与佛,异名而同实,敢问道!”雪岭问道。

    钱逸群默然无语。

    雪岭一笑:“真人也只能以行示道么?”

    中唐之后。禅门大兴,问佛的风气十分盛行。那时候的士大夫听多了“一言醍醐。灌顶清凉”的故事,都以为只要高僧点上一句,自己就能肉身成佛,故而满天下地找高僧去问。引出了各种狂禅不说,真的悟了的人却也不多。

    所以曹洞宗的禅师们说:“一说即错。”以

第四十二章 大威德金刚怒目,玉清天真灵下盼(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