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话做出回答而是略带指导性的问道:“未知子龙心中真正的打算是什么?若还是想加入刘皇叔的帐下那我自有一种策略可助你;若无意于此则有另一种道路可抉择。虽说子龙将事情交给我来把握但我终究不是子龙本身。像这样算得上方向得大问题却是要子龙自己来把握得的。”
“开诚布公直接向令妹解释一切误会的来由以稍解令妹心中对此的不满。由我以书信形式差人或往汝南或往河北说明一切言明此等误会则此事可以轻易的解决。”李晟微笑着说道:“处理这等事情关键要明。毕竟这事误会而误会只要及时的说开了当不会被人记于心上。君子坦荡荡我想刘皇叔必不是那种一味护短之人。”
这说的是正言就一般而语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赵云在听了李晟如此说之后却是无奈的苦笑了起来。他知道李晟是真的在为自己谋划这一切他所做的重重考虑是基于他对自己妹妹和刘备的认识之上。对于妹妹的重重赵云不得不承认李晟是看对了:作为赵芸就平时虽有娇蛮之处但于大事之上却是看得十分清楚。若自己真的将一切与之说明则小妹当真是会因此而不在意这一切。但是对于刘备说实话赵云承认自己实是看不透此人。虽然刘备就一向的表现而言都是那种重感情、重信诺、亲民爱民的模样但赵云却也明白那喜怒不形于色的平静淡然之下也有其甚为疯狂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看重感情。关羽、张飞与刘备之间的感情极深那程度是自己也无法形容的。刘备会为这样的感情作出怎样的事来赵云不敢估计因此他也不太相信李晟后面对刘备的判断。
“若是无意于此又当如何?”因为对刘备的看不透赵云并没有因李晟的解释并没有而安下心来他略略皱了皱却是问起了另一点。
“那子龙可缓图静观天下之主在寻任一适者而投之。”李晟与这一点所得很简短却也很明白。
“任一适者?”赵云望着李晟心中略怪他有些不地道。作为赵云他自是早已知李晟有招揽之心这从前些日子李晟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再他想来既然你李晟有这样的心思那为何不直接说明呢?偏偏要说得如此隐讳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心机深沉的味道。他觉得此刻的李晟似乎和自己看不透的刘备有点相似了。
“未知子旭认为如何才算一名合适的主君?”赵云笑望着李晟。在李晟不肯直接说出其心中想法的情况下他干脆就这样问了。
“为君主者其自身才能并非是最重要重要的当是识人、用人、爱民、有远识、有志向。只有能做到这几点的君主方能在如此的乱世中立足、争霸。”虽然不太清楚赵云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李晟还是有简要的一段话明白的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他对一个明君所必须具备之特点的概括也是他眼下一步一步要求自己做到的几点。因此他的语气显得真挚许多让人一听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他说的是真话。
“能具体说说吗?”听李晟说起这个话题来众人一下子都有了兴趣。非但赵云眼巴巴的望着李晟希望得到他更进一步的解释就连周睿、周力、罗照等人也无不紧盯着自己的主公他们都竖起了耳朵非要把李晟从口中说的点点嘀嘀听上那么一个明明白白起来。
“具体说说?”李晟的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我所说的话已经够浅白了你们不会还不理解吧?”李晟的目光是对着周睿等人的他颇觉得有些奇怪:这些人与我都相交已久了我的志向和对君主的理解问题他们都应该明白啊?怎么还会?想到这些他偷偷的看了他们一眼却见其中的罗照甩了一个目光给自己让自己注意一下身旁的人。李晟这才忆起来这些已经说过的事情自己眼下是必须重复的。毕竟这些事情罗照他们是明白但引起这个话头的赵云却是不明白――他与李晟的交往并不深。
“识人即为辨识人才、擢耀人才。不以人者出身为考虑而以人的能力为标准无论是儒者、武者、辩者、农者、工者、甚至于商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量才录用受以管职;用人则有两点。一为君主者须做到对臣子的最基本的信任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二为将能力各异的臣子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让他们将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挥出来。这一点是最为关键若只是单纯的识别人才提拔人才为官却不能将之放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此为误人轻者可以让人才郁郁而终重者可以令人众叛亲离。至于爱民则为是否能取得天下的最大关键之一。天下万物唯有民众是最重要的。民心之向背有道无道的区分皆从这爱民与否而来。所以便有了这么一句:‘民之若水君之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李晟一口气说了许多或是口有些干了当下便暂停下来从主位上取下茶杯一口气也不待人劝说的便将其中那冰凉冰凉的水给喝光了。
终于喉咙得到了滋润。那冰凉冰凉的感觉下去之后李晟心满意足的舔了舔自己的嘴角用自己的目光环视了屋内的众人一圈。他从他们那专注的神色上得到满足也从他们那丝毫不曾放松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他们无言的催促。
“真是麻烦的一群。”对于这样的催促李晟在心底无可奈何的叹息过了之后不得不抬起头来继续解释下去:“有远识有志向大体可以作为主君往明君的方向提高的两点。有远识者目光远大。凡能忽视一时之小失而专注长久的大利能抵御一时小利之惑而避开灭亡之灾能在战略的方向上坚定的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者即为之;有志向者心意坚定。能与挫折之时不气馁能于富贵之时不自傲能于大成之时不忘旧日之志既能与诸臣共患难又能与诸臣共太平者即为之。”
李晟说完了却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一段话他不知怎地竟用类似于官文的词句说了来古古怪怪的让他自己也颇觉得难受万分。他偷偷的看了看厅内的众人一眼现他们都用十分异样的眼睛看着自己不停的往自己身上脸上打量仿佛是第一次与自己相见一般让他感受到了那似乎要把人**裸拨衣干净的恐怖。“这究竟是怎么了?”李晟战栗的想着略有些害怕的看着这群沉默的手下。
良久之后才听得他们“啊……”的一声反应了过来。
“你……能做得到这些?”听明白李晟所说的之后赵云的脸上便挂着这似笑非笑的神色他望着李晟淡淡的问道:“按你所说的从古至今除了三皇五帝之外无一人能做到。有其是待臣下有始有终这一点即便是高祖也做不到的。”
“也许罢。但总要有一个目标虽然达成到那一点很困难但我会尽力的。至于待臣下有始有终这一点我肯定能做到。因为在功成之后我会制定一部法令只要你们和你们的后代不触犯法令那自然就可以享受相应的权利和富贵。到时我要建一个大堂、一个大碑我要把你们的姓名都刻在上面以求千秋万代的供奉。”李晟微笑的说道。关于以后的种种他似乎在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那不知主公对于功成之后可有什么大体的构想吗?”罗照配合的问道。他知道李晟想收服赵云也明白赵云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事情之后已经有些动摇原本的心意于是他便想让李晟说出更多的东西来。毕竟知道的东西越多就另一方而言就越不能离开。这既是用来打动赵云也是为了牵绊着赵云。为了让主公的阵营更加扩大一些他便用这样的权谋。
第二十三章 说服赵云(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