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六十八章 :双修悟道(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五梅问心掌这些功夫,刘郁虽学了,但难以称上至霸最强,无法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无敌。

    每种功夫,都会有一些不足。

    而可以让刘郁强大的……傲气中华指剑诀,虽然就威力上,让刘郁心痒痒。

    可是他无比清楚的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可能把这门功夫,修到巅峰。

    为什么?

    因为,他始终不是那种,华顶式的人物。他无法开心扩胸,他的胸襟,实是有限。

    这样的他,无法如华顶那样,打出大气庞渤的傲气中华指剑诀。

    你无法形成对华夏的骄傲,无法真心真意的对祖国山河充满爱,如何可以打出这寄情于天地间的霸道之拳?正如今用小说里提到的,佛门功夫,往往过于霸道,需得以佛法净化心灵,才可以不至于走火入魔,陷入偏激。

    武学是一种力量,力量是一种凭持。失去这种力量,和拥有这种力量,会对人形成不可避免的影响。正如古代先秦,汉朝的士子,那时的文人士子,一般要佩戴两样东西,以证明自己君子的身份,一者玉也,玉响玲琅,一为醒人,二为自醒。二者,便是剑器了。

    剑,是君子剑,此为古之剑之意也。

    在先秦之时,汉朝之时,大多的士子,佩剑,也会剑,真到时候,是可以拔剑杀敌的。

    所以那时的文人高歌慷慨,状态激昂,很有一种大夏文化的精神气节。

    但到了后期,国家严重的崇文抑武,文人士子,不再以佩剑为潮流,而是宽衣大袖,举扇持琴,吟诗唱赋,以至于文人的精神丧失,气节沦丧。

    更是让华夏,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

    文人的这个菁英层,不再有英才出现,而大多是一些狗屎窝囊废。

    三国时,天下大乱,但我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外族入侵,而是国内涌现出的一群英雄。

    直到晋朝的清淡,才使得天下纷乱,山河葬送,但就是那时,仍有冉闵祖狄等英雄救世。

    宋朝的时候,国家将亡,文人不敢反抗,至少,还有自杀的勇气。

    到了明朝,清军入关,就不自杀了,而是一一剃发,当了奴才狗腿。

    这就是力量的影响,身上佩把剑,和没这把剑,对文人士子,这个精英层的影响。

    于潜移墨化中,改变华夏精神面貌。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这股力量,是恐怖的,是可怕的。上层,人类,自己对这股力量,感觉到了恐惧,害怕。所以不遗余力的,对这种力量,进行打压。正如每代政府,明明知道进行愚民政策的失败,却不可避免的,还是要进行愚民政策。因为这样的愚民,才好摆弄,这样的愚民,才好治理。才好剥削他们,利用他们,鱼肉他们。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很不幸。

    华顶是平民人物,他对国家充满没有功利的爱,对祖国山河,有无限的美好想法。

    而刘郁,却一步步,成为少数的那种人物,那种存在,他这样的人,没有华顶的情怀。

    虽然,他传承了天下无敌的傲气中华指剑诀,但他没有那个心胸,他就无法修成这门绝学。学了,也只不过是一种学,无法把这门功夫的真正威力,发挥到至霸最强。无法真正的发挥这门功夫的威力,那么,这门功夫,对刘郁来说,也就没那么神奇,不可能使他成为真正的神话人物。刘郁已经打出招牌,夸称自己是天下第一人,他如果没有真东西,这个称号,会让他灰头土脸的。

    “我需要的这门功夫,得要真正的,至霸最强,得要天下无双,得要我打别人,别人只能乖乖的被我打,反抗不能。我得创出这样的一门绝世武学来!”刘郁在自己的心里思量。

    但是……

    刘郁知道。

    他的武道,外功,已经修到了极限。

    也到了极限。

    再怎么的修,也不会有

第七百六十八章 :双修悟道(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