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多是阳奉阴违。
石田三成也曾多次想效仿秀保在东海道那般,将这些不听话的家伙一网打尽,但是他深知自身的软肋:一方面,家臣团不够强力,同心同德的增田长盛也与自己分隔两地,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秀保当年痛下杀手,背后可是有丰臣秀吉站台的,可自己背后有谁呢?大老奉行会议早已不复存在,自己忠心耿耿的丰臣宗家日渐式微,至于秀保,更是个见不得自己好的家伙,到时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指望他给自己撑腰,实在是天方夜谭。
思前想后,石田三成还是放弃了这种激进的做法,转而试图采用谈判等平和的方式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那帮豪族和地头都是得寸进尺的主儿,将石田三成的退让看成是怯懦,越发地变本加厉。
可今时不同往日,没了丰臣秀吉的撑腰,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五奉行之首根本无计可施,只能屡屡派人前往伏见面见秀保和德川秀康,厚着脸皮希望二人能从中调和,好让自己安心地施行新政。
对于他的请求,德川秀康不置可否,毕竟这些嚣张跋扈的家伙对自己倒是忠心耿耿,让他们接受石田三成的统治,别说他们,就连自己一时间也是难以接受。
德川秀康确实曾想过将他们迁往常陆,不单是为石田三成解忧,而是希望这些家伙能作为自己的与力,抗衡“南部三十三馆”以及真壁郡的真壁义干对自己在常陆统治地位的威胁。但这些豪族和地头大多安土重迁,不愿背井离乡,即便是昔日主君的要求,他们也难以遵命。
既然如此,德川秀康就只能选择将他们留在下总了,让他们作为自己在石田三成身边的耳目,监视石田氏的一举一动。同时,利用这些地方势力干扰石田三成的施政,避免石田氏做强。毕竟自己周边已然是强敌环伺,他可不想在自己的旧领上再崛起一家和自己匹
第四三六章 结城之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