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赴约(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地古城历史最后的见证。

    这里坐落于本市最繁华的地段,自然成了开发商眼里的肥肉,前几年还在一片拆迁浪潮中摇摇欲坠,眼看居民迁走,推土机就要开进去,几位有学识有良心的大学历史教授看不下去了,又是奔走呼号又是查询考证,总算为这条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老街争取到一个历史文化遗产的名额。

    文化遗产的牌子一挂,拆迁自然无疾而终,但这依然难不倒早已成精的房地产商,老子拆迁费都付了,人都搬走了,你说不许动就不许动?搞房地产会赔本?笑话!

    经过一番谈判,这些古老的四合院脱胎换骨修葺一新,然后以比同等占地面积的豪华别墅还高三成的价格出售,因为这里地段好,开发商又鼓吹什么“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喧嚣城市中最后一片净地”之类的宣传概念,着实符合一些急需证明自己有文化有品位的暴发户的胃口,争先恐后的来这里买房,图的就是在自家后院古树下沏一壶清茶捧古卷阅读的意境,哪怕读的是《金瓶梅》呢?要的就是这个调调!

    一番运作之下,这里成了本市富人聚集最集中的地方,住在这里的就没有没上过本市先进企业家排行榜的,所以这里又被戏称为“先进巷”,住的全是先进个人。

    当然,你要指望暴发户们去住简陋低仄、厕所还是旱厕的传统四合院那是不可能的,虽说开发商下大本钱把房子修得雕梁画栋琼楼玉宇但还是不符合人家的标准,但这也没关系,反正房子都买了,自己又不差钱,改呗!

    于是,今天开个窗户明天扩建个围墙,连那朱漆大门都有拆下来换成大号防盗门的,原本还算颇有古风的古建筑被改的面目全非不伦不类,要不是政府不允许拆房的话这里估计早就遍地小洋楼了,现在除了青石巷对外开放的一条主干道基本保留原样之外,其余的地方早就看不出古风古韵,真不知当年轰轰烈烈的青石巷保卫战究竟算是胜利还是失败。

    肖剑龙给我们的地址,就在这青石巷的深处,富豪聚集区里。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