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覆没的可能性却更大。
而另一方面他又不停地说服自己这不是真的。因为倘若联军就此退兵。那么长安故城中李渊亲自率领的大约还有六万多的李阀军就毋庸置疑的彻底完蛋了。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能够率领着几千李阀军随着联军安然无恙的退回太原,又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为了此次起兵,李阀军在太原以及周围的郡县先后征集了十余万士兵和大批的钱粮,如今全部打了水漂。不但是兵源和钱粮都枯竭了,而且李阀军还欠了东突厥一大批地债。{金}{榜}而各郡县的税收已经是收到后年的了。就算东突厥不逼债。就算各方势力都不来攻打太原,只怕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民变。那么剩下的唯一的一条路就只有彻底投靠东突厥了。李世民地心理一片冰凉,但是他不甘心呀!
当李世民看到突利征询的目光,他原本没有任何表情的脸挤出了一点笑容,反问康鞘利道:“国师和柱国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只是世民有些疑惑不解。既然少帅军想把我军引到长安,那么屈突通和麻常部正常的做法就应该是撤兵退让才是,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撤兵,相反还留下来凭城死守。这不是有些奇怪吗?更让人费解的是,他们大规模的重创了我军,这与把我军引往长安简直就是背道而驰。他们把他们的实力放在我们面前。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样的行动和yin*我军深入长安联系起来吧?”
“义兄的话说得不错。在这样地情况下。我军只能有两个反映,一就是集中所有军队报仇。踏平汾阴县城。另一条就是即刻退军。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认少帅军地守城器械的确厉害,就算踏平汾阴县城,我军也只怕没有力量再南下长安了!少帅军这么做,地确不象想要在长安设伏我军!”突利皱着眉头轻轻的摇着头。
“那二公子认为少帅军这一系列的举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康鞘利问道。
“少帅军的真实意图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明白。我也只能在猜测一二,柱国就姑妄一听吧!”李世民冲着康鞘利笑了笑:“依我之见,此事只怕与贼首吴浩遇刺有莫大的关系。”
李世民望了三人一眼。继续说道:“各位想必也都知道,少帅军从崛起到如今总共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速度让人看的真是瞠目结舌。这其中自然不得不归功于少帅军中的能人猛将们,可是最大的功劳则是他们的首领吴浩。老实说,我很佩服这个人,虽然我也很恨这个人。”
“吴浩自称来自海外,可谓是白手起家,初出之时,用的就是空手套白狼。之后凭着他敏锐的目光,惊人的胆识几乎是无往而不利。这人仿佛总有先见之明,每计必中,而且每次的计谋总是天马行空,让人不可琢磨。所以这个人的确称得上是乱世奸雄。但是也正因为这样,少帅军中能人虽然不少,但是在他的光芒
第二十三章各自为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