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九章过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火把。远远看望去少帅军的队伍真是声势浩大。接着李靖率领大军缓缓前行,而让吴兆汝率领四千人不停的前后移动,把那些插在地上和绑在树上的火把向前移动。

    李靖想得一点都不差,李阀见到少帅军势大,果然不敢做一丝停留。立刻命令大军开始后撤。

    刘弘基、殷开山看到少帅军的骑兵停下来了,没有进攻。都是松了一口气。二人心想:敌人远道而来,又是连夜行军,想必也是疲乏之极。黑夜中也不知道自己一方的虚实,只要自己一方撤军时,不慌乱,少帅军应该是不会行动地。{金}{榜}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头皮又是一阵发麻。少帅军和平解决了洛阳之后,就在洛阳屯兵二十余万。李渊手下的众将领之前也纷纷猜测少帅军此举欲与何为?他们二人都认为从少帅军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解决瓦岗军。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寝?一旦消灭了瓦岗军,那么少帅军的整个地盘四面八方就连成一片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地图上画了个半圆形。这样的话。少帅军整个地态势就稳固了。当然他们也是很担心。如此一来,整个中原只怕李阀是插不上手了。李阀能做得也就只能是偏安西北了。可是以李世民和刘文静为首的一派则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坚持认为少帅军屯兵洛阳乃是为了随时兵发关中,现在他们等待的不过就是个时机。或者说少帅军在等着李阀和隋军打得两败俱伤的时机。因此他们力劝李渊从突厥借兵,否则很有可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阀辛苦一场,最后被一直在旁窥视的少帅军拣了个大便宜。

    在此之前,虽然李渊也派遣了刘文静去东突厥请求派兵援助,但是实际上他心里并不希望突厥出兵。他对刘文静一再说道:“突厥入中土,乃是百姓大害也。不到迫不得已绝不可为。我之所以主动请求东突厥派兵,乃是担心刘武周和梁师都先行一步向突厥借兵,这样的话就会对我们入主关中造成威胁。所以我们一方面和东突厥谈各种条件,让其以为我军借兵的迫切心情,这样东突厥必定不会急于出兵,而会不停的抬高出兵的条件。等到我们拿下长安之后,借兵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我们可以先行让突厥派几百名士兵来。来可以壮我军声势,使刘武周、梁师都、薛举等人不敢在我军入关中之时,轻举妄动。而几百名突厥兵,对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威胁!”后来李渊听从了李世民、刘文静地建议,想从突厥大举借兵,始毕可汗也答应了先派其子突利率领两万突厥精兵入关中。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就在突厥准备出兵前,始毕可汗突然病死。而接任可汗地既不是始毕可汗精明强干、近年声威鹊起的儿子突利,也不是在东突厥地威望仅在始毕可汗之下的他的弟弟颉利,而是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处罗。处罗为人向来懦弱,无论是颉利和突利二人的声名和势力都在他之上。时间,东突厥王廷震荡不已。也没有人再有心思出兵

第七十九章过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