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节 战争债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银行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在未来筹集战争经费的事情。从本质上讲银行系统是金融业的基础而且其主要作用是资助国内的小资本家投资实业以及控制金融市场的规律。当然这几年来帝国的银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展各方面的条件都开始逐渐成熟了。比如在景泰十八年的时候帝国银行就向至少两万五千名小资本家提供了贷款让这些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在景泰十九年的时候帝国四家最主要了的银行的收入就过了一千五百万金元。显然银行业的成熟其实就已经意味着金融业的成熟而金融市场的形成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不过在朱祁钰的眼里银行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作用!

    当朱文正将战争经费拮据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朱祁钰先想到的就是放战争贷款。在他提出远征的时候战争经费的问题就已经暴露了出来本来按照朱文正最初的想法这次远征军应该在五年之后到时候帝国的财政盈余总额将过三亿五千万金元足够支持皇帝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不过皇帝却将远征的时间提前了五年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没有钱那就没有办法打仗了!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直接启动《战时法》利用这一部法律的支持让帝国进入战时状态然后通过国家调控以及战时配给制度来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不过当时《战时法》还没有正式设立而且朱祁钰也不会采用这个办法。道理很简单《战时法》的设立是为了帝国今后在遇到强大敌人时进入全面战争状态而准备的。也就是说是在帝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才会启动这部法案。显然这次的远征还没有这么大的厉害关系如果因为要征服最后的几个敌人而导致帝国经济衰退的话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了!

    唯一可以帮助朱祁钰的就是从民间筹集战争经费。当然向资本家摊派的办法已经过时了就算郑梦秋这些大资本家乐意向皇帝捐助战争经费不过在朱祁钰看来既然帝国的各个方面都已经进入了正规轨道那为什么要破坏社会秩序呢?就算要摊派那也得有个说法而且以帝国的财政支持能力来计算的话也就几年是时间他就可以筹集到足够多的战争经费了。所以朱祁钰想到的是方法战争债券通过向民间贷款预支今后几年的财政盈余。这即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帝国臣民认同战争。当然战争债券本身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要比银行的存款利息更高一些。显然这也能让购买债券的人从中获得好处!

    当然对帝国百姓来说“债券”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在他们看来帝国政府征收税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现在皇帝却搞了个“债券”出来。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之后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显然这次是皇帝主动向臣民借钱而且还要给利息给比银行存款利息还要高的利息。当然在大部分帝国臣民看来皇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只要皇帝一道命令那所有人都得为战争捐款。不过皇帝却没有这么做皇帝先考虑到的是百姓的利益显然这样的皇帝在任何人眼里都是最好的皇帝了!

    放战争债券的活动成为了当时帝国的一大焦点事件。当然认购战争债券的人也很多特别是那些希望从战争中获利的资本家更是非常的积极普通的百姓也不甘落于人后很多人都是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了出来然后转为购买战争债券。而百姓的这些反应恐怕连朱祁钰自己都没有想到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