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
风天华二十六岁身世不详。
圣龙历二五四年初投靠风雨军归属白起的青龙军很快得到白起的赏识被调至白起身边担任护卫旋即升任十夫长、百夫长随同白起部署了西线对呼兰帝国的防线之后参加了凉州大决战在守城战中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千夫长。凉州大决战结束被白起推荐入轩辕军校短期班进修圣龙历七五五年十月毕业升任青龙军校尉。
此次跟随白起秘密前来昌化部署防御并主动请缨留城多次击退燕家军的进攻展现了非同凡响的谋略在留守昌化的战士中威望极高。
一直以来风雨军中的将领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原本就位高权重、或者拥有实力却投靠了风雨的名将如白起、耶律明雄以及后来的尚兴。这批将领纷纷独当一面能力非凡但是风雨在礼敬有加的同时也在暗中提防着军队山头主义的出现。
第二类是跟随风雨一起建军并且担任要职的将领如秋里、洛信等人他们都是风雨最亲密的朋友也是风雨十分信任的臂助往往负责一个战线的指挥权尤其是秋里甚至获得了战场统辖其他军团的权力在风雨军中不能不算是异数。
第三类是因为各种原因和风雨个人关系十分近的少年将领比如欧仁、李逸如等人他们依赖着风雨的重视和自身的才华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在风雨军中迅崛起成为校尉、都尉一级的人物佼佼者如蒙璇更是担当了碧蛇军统领的要职隐隐然成为了风雨军中第二代军官群的领袖人物。
第四类则是和风雨并不熟悉资历也不深自己也没有什么背景多半在风雨军强大之后方才加入的年轻军官。这些军官的地位并不高多半以士兵或者低级军官的身份经历过一两场战役并且被送到轩辕军校接受短期或者系统的进修担任着百夫长到校尉之间的军职远没有第三类将领那么拥有如此好的条件更几乎没有机会接近他们所崇拜的统帅风雨。
然而这并不影响到他们对风雨的忠诚而且由于他们人数众多遍布全军和士兵们的关系也相处融洽正是风雨掌控风雨军最有力的工具同时这些年轻军官和第三类将领一样热血沸腾渴望建功立业因此也成为了风雨军朝气蓬勃的源泉。
可以看出这个风天华算是风雨军中第四类将领中的典型。
风雨军到了如今毕竟已经规模非常巨大了因此象风天华这样没有背景和门路又一直置身于担任防守任务的青龙军中自然没有机会遇见风雨。不过得益于风雨军不论出身、唯才以任的制度并没有象圣龙一般的军队那样被埋没很快就被青龙军的统领白起所赏识逐渐委以重用又经过了轩辕军校的培养理所当然成为了风雨军中重点提拔的优秀人才。
只是和所有的军人一样唯有战争才能展现军人自身的价值否则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叹一声“冯唐老矣”卖卖故侯瓜种种先生柳了所以风天华在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展露锋芒让风雨注意到他。
从这个角度上说风天华是幸运的。因为昌化城的防守战验证了他的能力经此一战他足以名扬天下。
而对风雨却是非常不幸的。
因为他现在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部署了。
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是低下的机动性限制了火炮威力的挥。在昌化城岿然不动的情况下苦心部署的火炮群已经不可能再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反倒是如果自己不去救援却会落下一个对部下见死不救的骂名――如果先前牺牲三万人还可以解释为顾全大局现在不去救援则真的是半点借口也没有了。
只是仅仅凭藉着眼下碧蛇军、黑狼军、锦州守军、尚兴部和新近调来的部分后备役所有的兵马加起来即便不再防守城池也不过是十五、六万无论是兵力的数量还是战斗的素质都远远比不上燕南天的二十万身经百战的精锐大军更何况伦玉关和锦州这样的战略要地又怎么可能不防守?
这一仗该如何打?
风雨的心里半点把握也没有。
看来这一年还真是倒霉的一年!
风雨有些自嘲的想道。
的确先是印月战场上因为李逸如在居萨罗城迟到的捷报让自己不得不和阿育王朝签订了一个远远有利于对方的停战协议使得风雨军对印月半岛的影响和在印月半岛的格局大大折扣埋下了令人担忧的隐患。
然后由于昌化兵变风雨军不得不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威信和实力而出兵导致了燕家军的干涉直接打乱了风雨苦心孤诣营造起来的战略大局更由于蒙璇的轻敌冒进和燕南天爱女燕芷若的意外身故使得风雨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
如今辛辛苦苦部署好了强大的炮阵原本希望藉此一战重创燕南天的精锐这样既可以解决东线迫在眉睫的威胁还可以打破中原的势力平衡让那些神州的豪强们忙着重新分割政治势力范围而无暇西顾更可以打出风雨军的实力和威名来。却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
第十一章 重新部署-->>(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