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后手(1)
常委会上,在谈到今后发展方向时,郑新民、卫耀华、吴大华、樊晓琪非常兴奋,不停说着景程的好话,似乎景程成了全县人民的大救星。
林原和很感意外。
郑新民脑子有点发热,他能理解。毕竟他想抓住这个时机,让霍海的建设上一个台阶。而他,可以捞一大笔政绩,高升离开霍海。
可卫耀华、吴大华怎么那么热烈了?卫耀华管点经济工作,挺正常,可吴大华呢?你一个组织部长,凑什么热闹?还有樊晓琪,早晚要回市里的,霍海的经济建设跟你这个主管意识形态的人有多大关系?至于那么兴奋吗?
他怀着担忧的心思看了陈伟民一眼。可刚从京城开完会回来没几天的陈伟民像是老僧入定一般,一点也看不出喜怒哀乐。今天还只是初步议论,没做什么决定。可这样的情况更让林原和担心。
郑新民跟卫耀华、吴大华绞在了一起!这是林原和的第一感觉。
郑新民跟他和陈伟民的蜜月结束了!平衡被破坏了。
当初议论旧城改造方案的时候,卫耀华、吴大华都不太热烈,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可现在,态度怎么变化那么大?
别看卫耀华跟吴大华在常委中只占了两席,可他们在本地的能量是巨大的。按照本地干部那种万事求变通的方法,一旦他俩铁了心,就是一二把手联手都有些累,更别说现在郑新民跟他们成了同盟军。他不禁替陈伟民悲哀起来――外面开个会回来,县长、副书记、组织部长却走到了一起。伟民的日子难过了。
林原和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吗?他摇了摇头。
他找来了金海涛,如今金海涛算是他真正的铁杆了。杨彬或许也能算得上,可他只是一个挂职干部,说话、办事份量有限。
金海涛跟他汇报了项目进行情况。那三个项目已经进行了报批。其实,这三个只是商业投资项目,报不报问题不大。省里酝酿着“强县扩权”,今后很多项目的审批都会由县里决定。林原和也知道在这三个项目的报批上拖点后腿,意义并不大,完全是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我去检查的时候,项目都已经报了上去。景程的意见是这三个项目如果早点下来的话,融资更方便一点。而且融到的资金可以先期用在旧城改造上。”金海涛解释道。
景程的意见挺正常,林原和自己不是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吗?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可林原和还是从中听到了一点杂音――景程的资金准备并不充分!
金海涛走了后,林原和呆坐在办公室内。现在,那一丝担心已经成了强烈的不安。一旦景程的资金出现了问题,那他的整个计划根本就无法完成。
县里能不能从旧城改造中赚到钱,这并不重要。即使赚不到钱,旧城改造项目能顺利进行,也没问题。县里的建设摊子一直铺得很大,财政上总是捉襟见拙。新区需要建设,县城内的街道需要整修,这都需要钱。通过旧城改造,能赚点钱用到公路上,这是个意外之喜。但千万不能把这意外之喜当成是首要目标!
旧城改造既然启动了,那就绝不能停。如果因为资金原因,出现工程停顿的话,那再启动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资金永远是短缺的。政府的工程项目如果不能一鼓作气,那出现的变数实在太大。领导工作的调动,财政支出上的意外,都会造成工程项目的长久中断。再重新上马的时候,也许三五年早已过去。而在这三五年中,该拆迁地区就会成为象龙须沟一样的景观。
林原和有自己的追求,虽然没有像金海华那样强烈。可是,把一个准备建成旅游景点的地方搞成龙须沟,他绝不会答应!
如果资金不足,还不如不启动旧城改造项目!
他盘算着,必须有一套预备方案。而这一套预备方案的关键,是把那三个项目推迟上马。购物中心,第一高楼推迟两年也没关系;三星酒店,有没有都无所谓。如果景程连旧城改造的资金都保证不了,那他还要准备一个开发商,能随手接替景程的工作。
南北大道已经上马了,就不能停。东西环线还没正式上马,那就先缓一缓。
说起来霍海能从这次旧城改造中净赚三个多亿――这只是林原和的算法,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霍海在曹大元当县长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新区建设。在前几年新一轮开发热潮的“圈地运动”中,县里圈了很大一块地。除了房地产开发外,还有新区附近村民的拆迁安置。地圈了,建设一直很缓慢。而附近村民的拆迁安置,原本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城中村问题。当时的补偿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赔钱赔地,还有一种是赔房子。可绝大多数村民宁愿选择到远离县城的地方重新造新房,也不愿意搬进新区的拆迁房。
陆续竣工的拆迁安置房,就空了许多房子。目前的两个安置小区共
第九十四章 后手(1)-->>(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