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民和李清的调动还是按赵涵说的方式进行。果然很快,也就一个多月,手续办完。不过这是后话。现在林原和忙着向新书记汇报工作呢。
新任县委书记陈伟民是从禾林市长任上调过来的。市里这次对下属县区干部的调整,力度有些大。也可以看作赵子豪上任以来的最大动作。就霍海来说,常委人员的变动最大。杨卫国回了苑湖;原组织部长彭家兴调东塘继续担任组织部长;原纪委书记卫耀华接任副书记,新任纪委书记是省纪委调来的邹行健;原县委办主任吴大华接任组织部长;人大主任纪焕常退休。新县委办主任不再进常委会,其它人员不动。常委的人数从11人减到了9人,但这个很可能是临时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人数又增加了。
县长刘向民卸任,去了省技术监督局。事实上去中央党校学习以前,这个去向就基本定了下来。无非是没有公布罢了。目前新县长还未上任,县政府的工作还是由林原和主持。
陈伟民比林原和大了八岁,已经在禾林当了三年的市长。从禾林到霍海,虽说是二把手到了一把手,但禾林的人口、地域比霍海大了一倍多,经济规模也接近霍海的两倍。这也说不上到底是高升还是平调。但霍海的工业产值一般是不把省电九厂和双江公司包含在内――这两家企业的地说、国税直接交到省里,县里只拿到城建和教育附加。而且加上这两家企业的话,工业产值会畸高――这对其他县市会很不公平。
“陈书记,县里的基本情况就是这些。”林原和道。
“谢谢原和县长。”陈伟民的称呼有些亲切,“你们集体企业改制的情况进行到哪一步?”
“年前主要是村一级的集体企业进行改制,现在开始的是乡镇一级的集体企业。计划到明年年底之前,完成所有这些企业的改制。”林原和回答道。根据金海华的建议,他调整了方案。将那三家头痛的企业先搁置,其它企业先改。
“听说咱们贷款造了几所学校?引进教师的工作也很顺利吧?今年省里要进行教育普查,咱们县可是走在前面了。”陈伟民在北方上的大学,对“咱”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工作才刚铺开,还需要陈书记多指示。”林原和道。
“我刚来,指示不敢当。你们引进教师的工作中,材料有没有多的?禾林那边托我问一下,如果有多的话,可不可以支援他们一些?当然,首先要保证咱们自己。”陈伟民问道。
“没有问题。材料有多的,他们可以直接跟教育局联系。”林原和回答道。霍海早就结束了筛选工作,材料还在不停地寄来,连兴湖都已经基本满足。这个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
“那我先替他们谢谢了。”
出了陈伟民的办公室,林原和先给王大年打了个电话,把陈伟民的要求转达了一下,又问了问省里教育普查的事。
“林县长,省里文件还没正式下来。上一次普查,都好几十年了,也不知道这一次会怎么办。”王大年道。他的话有点夸张,上一次是八十年代初,也就不到二十年。
“你们先把准备工作做起来。戚县长现在比较忙,你们要多挑点担子。”说完,林原和放下了电话。新班子刚组建,又需要一段磨合期,他必须谨小慎微。这次班子调整后,常委中本地干部只剩下了两个,这究竟是好是坏?我只是个常务副,一切行动听指挥――他只能这样聊以自慰。
一会儿,施立新到了。他的地税局长兼职总算批了下来。这事对县里来说,是工作事先没做好;对施立新来讲,有点丢面子。不过面子事小,位子事大。对他这个财政局长来说,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就是压在他头上的三座大山。他可以对其它的行局、乡镇负责人略施点颜色,就象上次对计雅君那样,但对这三座大山,他连一点脾气都不敢有,只
第四十九章 调整-->>(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