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他们是专业的实体投资公司,而且也有足够的抵押。这就是我们和银行的区别。如果是银行,变换投资方案就很麻烦了。当然了,区别也不仅在这一点。有时间可以详细聊。”
“那你们这边有没有博科投资备选方案的清单?”林原和问道。
“有的,但我接触不到。投资未最终落实的时候,这是高度商业机密。博科给我们的也未必是真的。”李立和回答得很清楚。
“那谢谢你了。”
林原和挂了电话。他有一种猜测,博科所谓的马前山投资,有可能是一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行为。而金海华和江兵一定知道些内情,所以就一直没向县里通报。不然,到时候投资项目落到别处,两人丢人可丢大了。
他又仔细看了看博科的投资规划书,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博科的计划有点大,5年内完成不太可能,分7到8年还差不多。毕竟马前山的地域面积不大,不到一百平方公里。旅游市场的开拓,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最大的可能是,博科在马前山只投资1500万到3000万美元,剩下的投向其它项目。那金海华和江兵为什么会为人甘做嫁衣?为了那1500万到3000万美元的投资?
他查了一下最近到政府办盖章的文件,没有有关马前山招商引资的。不得已,又一个电话打给了李立和:“立和,再打扰一下。马前山投资项目中地方政府有关配套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函,你们有没有复印件?如果有的话,你帮我看一下,出公函的单位和公章是哪一家?”
李立和有点奇怪:“怎么,这个有问题?”
林原和也不知道跟李立和怎么解释,只得说道:“现在县里出这种公函比较乱,县政府和下面行局都可以。我不是管财政吗?配套设施需要财政支持的,我得有所准备。”
李立和也没多问,一会就()找到[望书阁]了项目文件中的政府公函复印件:“是马前山风景区管委会出的函,盖的章。这个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林原和回答得很开心。
这种公函,一定要县政府出的才合乎规章。对投资商来讲,景区管委会出这个文就是糊弄人的。博科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还是采用了这份文件。他现在可以百分之百确定――博科请霍海帮忙完成了一套程序。也许霍海可以拿到一部分投资,但投资的大头会肯定是落在别处。到时候金海华、江兵肯定不会细说详情――只要有投资落地就行了。而所谓的1.1亿配套投资,也是忽悠人的。实际上就是一期的四千万。他也可以肯定,投资的大头不会是在临湖境内。甚至不在省内,很可能是在外省!
博科和霍海联合起来忽悠了别人。忽悠了谁?有可能是外省的地方政府,也有可能是博科的竞争对手。至于他们融资的金融公司――人家一点都不在乎。
公函是景区管委会出的,那计雅君知不知情呢?如果不知情,这种事情绕过了计雅君,她会怎么想?不过,说到底,计雅君也只是一名挂职干部,绕就绕了。能看到计雅君吃瘪,林原和心中还是有些暗喜的。
想想金海华、江兵不是专门针对自己,林原和也就放下了心。但地税局长的事,金海华该怎么解决?林原和有点好奇。他想了想,如果换成自己是金海华,那怎么办?走通省里的关系?还是干脆另选一名地税局长?反正又没有法律规定非兼不可的。事实上许多地区都是分开的。或者干脆让常务副主持工作,把位子空在那里?
公安局长王凡的到来打断了林原和的遐想。
前些天公安局改制、扩建的报告的早已批了下来。随着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霍海的治安形势越来也严峻了。人员数量、装备设施也早已不堪使用。所以公安局内部的动作包括建立经侦大队、治安大队,加强110建设。其实其它县早几年就已经动了。霍海一直没动。关键是人员经费一直没落实。尤其是人员――省里的几所警校一年就在霍海招那么二、三十个人,还不会全部回来。这真有点杯水车薪。至于向社会招,只能是联防队――以后要改称协警了。省厅对正式警察的编制卡得很严,非正规机关事业编制的很难进公安。从其它各单位调人?公安的待遇又不好,有几个愿意调过来的?至于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招人?抱歉,现在还不是大学毕业生满天飞的时候。或许象舟城、临湖这样的城市大学毕业生有大量富裕。象霍海这样的小县,还很难做到――本地出去的学生,有大半都留在了大城市里。警察的还有一个来源是军转干部。可惜军转干部的级别一般都比较高。连排级的很少,营团级是主力。公安局的庙实在太小,容不了那么多大和尚。
这次省里批了80个编制,让县公安局从本地招收录取后送省里培训。这跟警校不一样,
第二十八章 扑朔迷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