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涵最近非常忙,人才引进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在各地的报纸上做了广告以后,大量的应聘材料邮到了教育局。当初设想的方案是从外省引进,编制内和社会上的都要,两条腿走路。但林原和跟他们指示的时候丝毫没提社会上的。赵涵和王大年开始以为是林原和的疏忽,毕竟领导那么忙,不可能为教育局的事情操那么多心思。王大年跟赵涵商量后决定先引进编制内的,数量不足再引进社会上的。随着赵涵对林原和的了解越来越深,赵涵觉得林原和是故意不提引进社会上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她没有再去问林原和。她觉得自己可以慢慢体会到林原和的深意。
现在她已经体会到林原和的深意了。仅仅是机关事业编制内的,就已经收到了六百多份材料。现在离各地广告登出最久的还不到4个星期,到材料截至时间还有一个多月。到最后,估计能收到2000份以上的材料。
这些天,人事科的全体人员,一份一份地录入、核实这些材料。幸亏只是编制内的――将来需要通过组织程序调动,档案材料不太会有问题。如果是社会上的,谁知道应聘的材料是真是假?她不由得佩服起林原和了。也许他早就意料到这种情况了。
本来赵涵在教育局可以静静地工作。但当大家都知道她是林县长的爱人以后,找她汇报工作的人明显增多。跟我汇报工作,挨得着吗?赵涵心道。算了,还是去下面各校跑跑吧,别呆在办公室了。
于是她用了近十天的时间,跑了县里所有的小学和初中。只留下高中还没去。高中,她不想那么快就去。明年就要大规模扩建了,现在去好像有点去卖好。她有点抹不开面子。尤其是一中,作为她的母校,一直想让她去给学生做个报告。赵涵也算是一中的一个骄傲:作为体育和学习的双尖子学生。
事实上,赵涵的学习在一中不算拔尖。比她成绩好的人多了。高考的时候她考了542分。那一年的重点线是548分,普通本科线是521分。虽然有二十分的体育加分,但是离舟城大学的要求还是有点距离――那一年的舟城大学的最低录取控制线是570分。因为不愿去外省的学校,赵涵才进了工大。而那一年,一中上重点线的就有三十多名。
赵涵的乒乓球水平在霍海也不能算最好。毕竟她只是业余选手,跟体校的专业选手还是有点差距。但对一中来说,连续两年全市高中女子乒乓球冠军,这在一中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最关键的,她还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学――不是特招生!一中历史不是没有体育尖子,但那些人无一例外地去了市体校、省体校。
赵涵不想那么早就去一中。那里有她的诸多老师――无论教过还是没有教过她的。虽然有些已经退休,但还是有很多在职。近乡情怯?也许有点这样的感觉。
她不想去一中,但是一中的老师还是找上了她。今天,她原来的班主任刘旭方老师到了她的办公室。一番客套话以后,刘老师说出了来意:她女儿和男朋友明年要从省师大毕业,希望能一起回霍海。
“那好啊。我们现在正缺老师呢,这个欢迎啊!”赵涵道。
“她男朋友是兴湖人。兴湖现在不放人。”刘老师道。这两年,因为全省缺高中教师,师大分配采用严格的哪里来哪里去。如果兴湖教育部门不放的话,还真有点麻烦。
兴湖?我在兴湖没有关系啊!赵涵很想回绝,但是看着刘老师充满期待的目光,又有点硬不下心来。算了,试试看吧。大不了就去求一下林原和帮忙。
“那这样。刘老师,你把你女儿男朋友的名字、出生年月写给我。我先试试看。现在我还不能打包票,因为我跟兴湖也不熟悉。”赵涵道。
“那谢谢你了,赵涵。”到底是自己的老师,不会在独处的时候称呼自己为赵局长。赵涵想了想,还有点欣慰。如果自己的老师都在私下里称呼
第二十一章 人才引进-->>(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