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大舅哥的烦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好几天的酒席呢。那才烦人呢!”想了想,又道:“小时候的很多事情不太记得清。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喜欢跟着我大哥二哥,他们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我大哥二哥的同学就管我叫‘小跟屁虫’。想想那时候的情景也挺有意思的。”

    林原和也点点头道:“是啊,小孩子的时候最快乐,无忧无虑。”

    突然,他看到赵涵的神色有点暗淡下来。“小孩子……”想到这个,他也沉默了下来。他们一直刻意回避着这个问题。可是能回避多久呢?名义家庭,名义夫妻,难道还要来个“名义孩子”?

    两人都沉默着,到海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海潮击打着岸边的堤塘,好像击打在他们各自的心脏一样。良久,赵涵开口道:“我大哥的事……算了,不说我大哥了。说说他的厂子吧。他的厂子这么下去,很快会跨的。他们厂长怎么能这么干?你也不管管?好歹你是这里的父母官。”

    林原和苦笑着回答道:“我能管什么?企业要发展,需要好的机制,也需要好的领头人。两样缺一不可。”

    “那你就看着这个厂子滑向深渊?”赵涵问道。

    “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那几个下岗职工来说,他们厂就是大善人,大救星。对县里来说,50个名额,也解决了不少麻烦。对他们厂长来说,他不仅结了个善缘,还替领导解决了麻烦。对职工来说,多几个人少几个人,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不如卖个好。真正影响的是企业。可企业是国家的。”林原和道。

    “那就毫无办法?”赵涵有点灰心道。

    “政治讲究的是时机。可以造势,可以借势,可以避势;但不能逆势。我现在就是出手管了,也最多只能管一时。矛盾还是在,问题还没解决。他们厂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林原和道。

    “哦,能不能跟我说说,我也想学习学习。”赵涵有点兴奋道。这段时间以来,她发现自己对这个名义丈夫的了解太少了,尤其是工作中的想法。

    “可以。但不要把我的思想流露出去。可以跟你大哥说,但也要你大哥保密。”对赵涵的嘴紧,林原和现在很放心了。

    “他们厂是从前任厂长洪信手中发展起来的。洪信当了十年的厂长,把一个几个人的修理作坊,搞成了现在的明星企业。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洪信当时顶住了县里要他不断扩大的压力。不乱上规模,强调效益优先。他们厂子人员不多,规模不大,但是效益一直很好。利税每年都有七八百万,厂里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都很好。他的做法,以前没有问题。但是现在不行了。”

    赵涵仔细听着林原和的评价,生怕露过了一句。

    “他们的产品,是介于进口精密仪表和普通国产仪表之间,占领的是这部分的中档市场。这个市场以前规模不大,全国也就三家企业。但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这个市场在不停地扩大,已经比高精密的进口设备市场还要大了。所以国内的生产厂家也在不停地扩大规模,但你哥的厂子一直在原地踏步。现在国外的厂家也注意到了这块市场,他们也想分一块。国外生产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他们可以在国内建厂啊!洪信的思想一直非常保守,有点小富即安的守财奴倾向。但是搞企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别人的规模上来以后,到时候你只能挨打,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那现在的厂长呢?”赵涵插了一句。

    “方为民有改变现状的想法。但他的方向有问题。他们厂要解决问题,必须走出去。把厂子搬到沪海或者舟城。至少研发、销售、市场这些部门要搬到大城市去。到了大城市,制约他们发展的人才因素就会解决,信息也会灵通。窝在霍海是没有前途的。至少十年内是这样的。”林原和道。

    赵涵明白了。为什么林原和要求保密。身为县长,却建议县里的明星国营企业搬迁到外地去。这怎么看都有点疯狂!

    “改成股份制的话会不会好点?”赵涵问道。

    “管理层不改变思想,搞什么都没有用。股份制只能解决产权问题,不能解决实际经营问题。产权一解决,企业就会好。这只是一个笑话。照这样的逻辑,美国没有什么产权问题,美国就没有倒闭的企业了。可能吗?”林原和反问道。停顿了一会,继续道:

    “经济学家说股份制改造,面对的是社会性的情况。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清晰的产权。让企业能够自主地依据市场情况进行经营发展。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产权只是一个基础,并不能保证经营成功。”

    赵涵听着林原和的话,头不自觉地轻轻靠上了林原和的肩膀。按照两人的协议,双方独处时不能太亲密,应当保持一点距离。但现在是在海边,这是公开场合;周围也有一些人,算不上两人独处。赵涵思量着,头靠得更紧了。而林原和却丝毫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常。只是默默地沉思着,似乎还在剖析着企业的经营情况。请记住:(),望书阁努力提供最爽快的阅读体验![叁打不六点更G好H看K点康母:名义夫妻最新首发就在三打不溜点更G好H看K点康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