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见。至于找林原和,刘县长还没走,他还没主持工作,能管吗?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涵一直努力做着功课:阅读文件;设计方案、修改方案。中午,她会在教育局食堂吃饭;晚上,如果没有应酬的话,她会去父母家吃饭。林原和也一样。不过林原和的应酬显然比赵涵多――他在赵涵父母家吃饭的机会很少。两个人都很默契,不会在家里谈论工作上的事情。事实上,林原和都没问赵涵的工作安排。如果王大年知道这些情况的话,一定会惊讶得连鼻子上的眼镜都掉地上。
赵涵到教育局后,也给教育局带来一丝新风尚。几个年轻人的打扮开始明亮了一点,至少没显得那么老气横秋。即使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女人――尽管已经是大妈级,也会穿一些颜色略鲜艳的衣服到局里。而一些来办事的年轻教师,也敢穿一些时髦的衣服来了。不到两个星期,赵涵就发现,局里人的穿着也不再是灰不溜秋了。
十二月初,刘县长去中央党校学习了。林原和开始全面主持县政府的工作。之前给杨彬安排工作的时候,县里把副县长的工作微调了一下。考虑到农业是项要害工作,而以前挂职的王副县长不尽令人满意,县里安排分管劳动卫生的吴副县长接手农业。而吴副县长原分管的工作交给了戚美芳。戚美芳现在成了大忙人。可怜的杨彬副县长,只分管科技,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副县长。给挂职干部压担子的试验没能成功。霍海县在向前走了一大步后,又退回了原地。
几天以后,王大年来电话要求汇报工作。这一次,林原和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王大年一定不会一个人来。他也有点好奇,想看看王大年到底怎么使用赵涵的――教育局给县政府的文件上只注明了协助局长工作。
林原和静静地坐在办公桌边,仔细看着教育局的方案报告。报告有五份:引进教师,教师建房,扩大一中和三中,二中搬迁,建立职业二中。在某个瞬间,林原和有种感觉――教育局想放卫星呢。
赵涵和王大年也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着。赵涵好奇地观察着林原和的办公室――她还是第一次到林原和的办公室来;王大年回味着刚才林原和跟赵涵见面时的情景。“林县长”、“赵局长”,王大年心中非常腻味:新婚夫妻搞得那么冠冕堂皇,骗谁啊!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他们是简单的上下级工作关系。
“王局长,戚县长对这几份方案报告怎么说?”林原和问道。
“戚县长说了,只要县里拨款,她双手赞成。”王大年回答道
“那这样,这几份报告先留我这里。我先研究ghk一下,还要跟金书记汇报。有些事情还要跟相关部门研究ghk一下。”林原和道。
“那好,林县长,我们先告辞了。”既然林县长赶人了,他也不能不识趣。
在回教育局的路上,王大年问赵涵道:“赵局长,你事先没跟林县长谈过?”
赵涵笑了笑,回答道:“我们从来不在家谈工作上的事情。”想了想,又补充道:“他现在可能还不知道我具体在做什么工作。”
王大年惊讶看了看赵涵,心想,你们可真有特色啊。
林原和仔细研究ghk了教育局的方案,发现也不是不能实现的。无非是个资金问题。算下来,两年内需要安排1.5亿。这比教育局开口要的还多――教育局只要7000万。不过既然可以提前完成一些目标,那就搞大一点,一次到位。按照目前的财政状况,财政上拿出5000万没有问题。不过这么大的计划,他需要和金书记通个气。
两天后,他把王大年和赵涵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五份报告,教师建房和引进人才的可以定下了。其它三份再等几天时间,牵涉到资金问题,比较麻烦一点。”林原和道。
“那林县长你有什么指示,我们按你的指示做。“王大年赶紧表态。
“九棵树那里有块地,已经办好征用手续,土地征用费也给了。本来是要搞拆迁安置房的。现在就给你们,你们自己造。可以造十幢楼,每幢36户。造房子的钱,县里给你们补贴600万,剩下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可以集资一部分,各个学校单位出一部分。造好以后按照房改的要求出售给教师。集资那部分,可以当预收房款。土地使用费,现在可以不交。住几年后房子要出售的话,按照现在土地价格加利息收土地使用费。可以吗?”
“可以,谢谢林县长。”王大年当然满意。县里补了六百万,土地费也省了,那差不多就给了一千万
第十八章 教育局的“福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