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停火谈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司令部通讯室收到了从奉天转发北京的电文。这份电文自然不是对袁肃下午发去北京的那封电文的回执,线路漫长,再加上电报发到指定地点后还要排期,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答复。

    这份北京发来的电文是总统府在接到日本驻华公使馆呈请之后,决定收缓辽东战场的势态,同时还间接的对袁肃下令纵火焚烧丹东城进行了一些批评,认为这件事“有失妥当”、“在公不利于国际言论;在私又影响个人声誉”。

    尽管不是什么好事,但袁肃根本不在乎这些批评。他当初敢赌这一把,自然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如今自己是赌赢了,这还有什么其他的闲言碎语好说的?不过对于总统府要求收缓辽东战场的势态一事,他却不得不感到很失望,自己之前的预想一点都没有错,北洋政府内部的官僚阶级以及大总统袁世凯本人的诸多顾虑,最终还是在日本面前表现出疲软之态。

    对于这一点,他自然不会照办,但是又担心因此而会再次触犯袁世凯的猜忌之心。

    中央军力战半个月的时间,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代价,不能说这是一场十足艰难的阵仗,但是也是鼓足了极大勇气,并且投掷民族自信心为赌注的一战。任谁都想再像昔日中法战争那边,弄一个“不败而败、不胜而胜”的耻辱结局。

    袁肃只希望自己发到北京的那封电文能够引起袁世凯的重视,无论如何这次得了便宜肯定不能轻易卖乖,一定要着实的来一把“得寸进尺”。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中日双方外交代表团在北京正式召开谈判会议。

    会场设置在广渠门外外交部公务招待所内,事先没有将召开会议的确定消息分布,但是大一早时仍然有许多通过各种起到渠道收到风声的记者纷纷赶到,将招待所大楼门口团团包围起来。考虑到中日双方目前问题的敏感性,是日本主动提出谈判会议保密进行,所以会场内是不会邀请任何记者或闲杂人等旁听。

    北洋政府委派外交部总长陆征祥、陆军部总长段祺瑞与总统府特派专员陆宗舆为谈判代表团主席,在这天清晨便驱车赶到外交部公务招待所。日本方面的代表团要比中国方面更早抵达,双方于招待所大厅碰面时,彼此只是形式上的握了握手、打了一声招呼。不过唯独段祺瑞是丝毫不顾所谓的外交礼仪,对日本首相特使内藤新平等人不正眼瞧上一眼,更别说打招呼、握手问好之类。

    还没开场,气氛就已经变得颇为紧张。内藤新平不得不临时开始盘算接下来的谈判需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不能再按照之前的策略来对话。

    谈判一开始,中日双方先各自阐述对待辽东事件的立场。中国方面强烈认为这是日本故意挑衅,并且发动的一次军事侵略。而日本方面则再三申明此次纯属是第五师团擅自行动,无论是日本内阁还是下辖陆军省、海军省都没有任何授意命令的记录,因此只会认为这是一次地区性局部军事摩擦。

    这些态度立场仅仅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示,唯一的作用也就是向国际舆论表态罢了。

    随即双方切入正题,中日双方都认为应当尽快结束辽东的军事冲突,但是就对责任划分和停战之后的和约条款,却发生了极其严重的争执。事实上责任划分也只是小事一桩,然而偏偏段祺瑞在这件事上紧抓不放,无论如何都要求日本首相公开承认此次侵略的罪行,并且向中国大总统递交亲笔致歉书。

    内藤新平一开始还打算以强硬姿态来进行此次外交谈判,毕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对比,日本和中国的实力差距相差甚远,没理由一个强大的国家会向一个弱小的国家低头认错。更何况外交原本就会小题大做,一旦这次日本首相认错,那么也间接承认了之前针对中国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错误,于历史责任和国际口实而言是极其不利。

    因此在这件事上,双方争执不休,日方谈判代表团情绪都显出激动,言辞也逐渐激烈。

    陆征祥很理解段祺瑞维护国家主权声誉的用心,但他却认为应该先谈好停战条件,然后再来处理这些繁文缛节。只是段祺瑞悲份和地位都高过他,事实上此次中方代表中就数段祺瑞最有话语权,因而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何来开劝。请记住:(),望书阁努力提供最爽快的阅读体验![叁打不六点更G好H看K点康母:武夫当国最新首发就在三打不溜点更G好H看K点康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