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兵的素质,根本做不到与日本士兵一对一的战斗力,就连五对一都很悬。辽东防线上的这七万兵力基本上连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都无力应付,更别说一旦日军发动更多的军队投入战斗,这七万守军根本形同虚设。
不过在前几天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袁肃却再三强调日本是不敢也不可能将战争扩大,所以眼下辽东防线所需要戒备的目标仅仅就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
而为了加强防线战斗力,司令部不仅在积极建立前线新兵营,就地进行新兵训练和扩充编制,同时还在与奉天的边防军司令部协调,确保后勤、预备役和新建边防军序列能够有条不紊的投入到防线上来。
边防军司令部是徐树铮到达奉天之后,为成立东三省边防军而专门设立的军事机构。
不过组建边防军的工作要远远比袁肃就地扩充兵力困难得多,不仅要应付各式各样的程序、文件,还要考虑到边防军成立之后对地方军、地方政府的影响。
段祺瑞大力推举徐树铮出任东三省军务总督,不懂行情的人只会以为他是在扶植个人势力,但是他此举的真正用意已经在当初的总统府军事参议顾问会议上做出了阐述,那就是利用青岛问题一举将中央政府的势力渗入辽东地方。
不可否认,段祺瑞同样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坚定执行者,如今东三省的军阀势力割据还不算太严重,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错综复杂的日本、沙俄势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地区上距离北京很近,北京方面对东三省的掌控力还算拿捏有度。
但是有鉴于中国西南诸省的情况,所以还是要先下手为强,避免东三省越走越远。
正是因为这种中央集权的思想,导致边防军的组建工作遭到地方势力的一些阻碍,如若不是青岛问题和目前国内高涨的对日呼声,只怕徐树铮连组建这个边防军司令部都得下不少功夫并花上好一阵子的时间。
根据徐树铮发到营口统x战司令部这边的电文描述,边防军的番号在十月十八日这天刚刚确定下来,一共是三个兵团,下辖三个师、六个旅、二十七个团。边防军的建制完全仿照中央军的建制,一个兵团满编为两万五千人,常设编制不低于一万八千人。
为此,中央政府拨出了一百五十万的预算做为建立边防军的经费,然而根据徐树铮和边防军司令部最新的计算和统计,完成三个兵团的编制最快需要十五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个兵团的编制则也需要五个月的时间。
简单来说,正如同段祺瑞所说那样,边防军是从长远国防事业来考虑的部队,眼下除了提供一些声势上的援助之外,对辽东防线来说是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蒋百里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要确保前线各路部队
第89章 ,前线准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