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6章 ,中间收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仅仅是向世界彰显国力那么简单,同时还是要通过外交手段来取得老牌列强的认可。

    也因此,对于陆军部和海军部提出的强攻计划,日本政府高层迟迟未能做出决定。

    十月十日,中国外交部代表团抵达青岛,与德国驻华公使德林勒、德国驻青岛远东司令部总司令麦尔瓦德克进行了主权移交的正式会谈。当天上午中德双方便签署了青岛主权交接的外交文书,从官方外交立场上而言,中国x政府已经开始行使对青岛的主权。

    但是按照中德之前几次会谈所签署的额外条约,德国远东司令部及其下属的军队、租界管理局和领事机构,依然还会继续保留最少三个月的时间。这并不意味着主权移交只是名义上的移交,因为在外交文书签署之后,北洋政府同样已经可以着手安排中国官方机构进驻青岛,而在最后一些细节上的谈判全部解决之后,中**队也能随即开抵青岛。

    在中德额外条约中,中国必须承担德国在青岛所有官方机构、官方人员和军队的转移费用,并且保证德国在青岛侨民的财产安全。如果德国在青岛侨民要随同官方机构一同返回德国,中国也必须负责侨民的一应交通安置费用。

    单单是这笔转移费用,初步估计就需要大约一百二十万之多,这还不算侨民的交通安置费。一旦在青岛的所有德国侨民都要返回本国,那费用必然又要增加。

    换句话来说,事实上就是北洋政府花了差不多一百五十万买回了青岛主权。至于德国不仅能够获得这一百多万的交通费用,还能保证远东司令部的军事力量安然撤离,简直就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远在奉天的袁肃派遣了一名代表跟随中国外交代表团一起来到青岛,在外交代表团与德国方面开完会议之后,袁肃的这名代表单独与青岛总司令麦尔瓦德克进行了另外的会晤。这次会晤所商议的内容,是中**方愿意出资收购德国在青岛留下来的所有军事设施,包括青岛要塞的全部炮台、后备大炮、储存的炮弹,以及在青岛城内城外的工厂、船厂。

    德国方面的原计划是在撤出青岛时,将这些设施全部炸毁,最多是留下一些岸防工事,毕竟岸防工事的爆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消耗一笔不小的经费。

    不过在听说中**方愿意出资购买这些设施,对于麦尔瓦德克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中国在接管青岛之后,可以利用这些军事设施牵制日本;另外一方面中国没有远征的能力,完全不必担心会养虎为患;再者炸掉这些设施是一种浪费,德国工程师和军队花了不少的资源来修筑这个堡垒,卖出去好歹能收回了一些本钱,不至于“血本无归”,这笔收入今后反而还能用在欧洲战场上面。

    袁肃为了不让德国人坐地起价,特别让派遣与麦尔瓦德克会晤的代表,携带了二十斤的金条,在独会面时将金条私下赠送给了麦尔瓦德克,并且暗示希望在购买德国留下的军事设施的价格方面能够优惠一些。

    经过前后三次简单的会面,麦尔瓦德克最终以六十万帝国马克的价格与中国签署了转让协议,协议中包括了德国在青岛的全部要塞系统、两处军舰维修基地、一处海军基地以及城中三家司令部直辖的金属加工厂、一家兵工厂、两家军械威胁工厂等等。

    海军基地和要塞系统要在青岛司令部全部撤出青岛之后方才移交中国接收,至于其他的工厂则在协议签订之后,陆陆续续进行交接。

    袁肃取得了德国在青岛所有工业设施和军事设施,但是他并没有打算将这些设施据为己有,毕竟青

第86章 ,中间收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