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与揭竿而起的初衷大相径庭,可好歹是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颠沛流离。更何况加入zhèngfǔ军也算是有了一个铁饭碗,从此以后吃官家的、穿官家的,也省去了许多忧心之事。
两百士兵沿着小cāo场齐步并进,崭新并且统一的临时军服显出了十足的威仪。无论是从出cāo的步伐还是士兵们脸上的神sè,都很难看出这是一支刚刚接受招安的民军。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民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别说作战时没有协调xìng、战术xìng,只怕连最基本的cāo行都做不来。
可是万万没想到,周宝林的这一支部队却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一支可进行出cāo的民军,已然强过许多地方军十倍、百倍。
“常言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今rì只见这两百余人的气宇轩昂,足以证明周兄你是一个治兵有方之人。”站在小cāo场北边临时搭建的检阅台上,袁肃有感而发的说道。
“袁都督过奖了,卑职不过是学了一些皮毛。治兵之道在乎军纪,军纪严明,队伍自然有迹可循。令行禁止在乎兵心,兵心所向,方能上下一致。”周宝林不亢不卑的说道。
“很好,这支兵可以用!”袁肃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当袁肃正式将招安周宝林的消息公诸于众时,立刻在河南省内乃至所有关注河南民乱的阶层人群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这种轰动更像是一种波澜渐展,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影响速度,以至于到最后时是越来越让人大感兴趣所然。
河南民乱前后已近一年半之久,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大部分时候官军是束手无策。
似乎zhōngyāng军一鼓作气收复商丘便成了整个局势的一个转折点,也因此让“袁肃”这个名字再次活跃在各大时政报纸的前沿。两年前的山海关赈灾一事,经过连续几番的新闻报道,让国人认识到袁肃这个年轻人绝非是一个纨绔子弟。如今则更是证明了袁肃是一个有能力也有魄力的后起之秀。
张镇芳在读完袁肃发来的电文之后,最终只是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他并非是故意要跟袁肃怄气,这段时间细细想来袁肃之前
第52章,商丘发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