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算得上是袁肃的老部下,尽管从资历和能力上这些团长有很多地方不够格,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今后在岗位上一边指挥一边摸索学习。
关上指挥所会议室的大门,袁肃正式开始讨论此次第三旅的军事走向,部队已经集合到了郑州,今后到底是保守还是积极,总得先确定一个纲领思路才是。在场的军官都不是外人,蒋百里是认同袁肃积极发展少壮派实力,所以不会不赞同更为dúlì和积极的行动方针。
事实上在第三旅出兵之前,旅部和各团都已经猜出袁肃的目的,所以现在的讨论几乎没有什么太多争执的地方。他们这些军官追随袁肃,没有什么大的信仰和目标,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平步青云、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之前二次革命,淮北和淮安建立两个jǐng备司令部,已然彰显了袁肃拓展势力地盘的野心,也已然表现了追随袁肃可以获得列土封疆的机会。
倘若真的要遵守zhōngyāngzhèngfǔ的指令,只是在郑州按兵不动,那显然是放着眼前大好的肥肉不去吃,非但如此,还要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慢悠悠的抢着吃去。换做是谁只怕也不会愿意。
所以会议才一开始,众人便认为应该选择更为积极的军事部署方针,不管是专心的拓展地盘还是出击民军,只要有利可图,都比坐守郑州要好的多。
当然,即便实在积极进去的方面,众军官还是更倾向于安全一点的单纯发展地盘,毕竟第三旅都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新兵,河南省内的民乱如此严重,好几路zhèngfǔ军都被挫败,让第三旅的新兵上阵多多少少是有让人慎得慌的地方。
众人围在地图台前,先是沉默后是提意见,提完意见之后又是沉默。
袁肃自认为自己对河南省内的环境很不了解,无论是民风还是目前民乱发展的趋势,又或者是地理气候环境之类的问题,所有已知的消息都是道听途说,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内容。他看着地图思索许久,就个人而言最理想的地盘首当其选的是信阳,其次是南阳,再其次是许昌。
然而目前张锡元部能够控制的地方尚且只是许昌,据说信阳同样乱得不行,好几路地方军聚集在信阳城内,连大门都不敢贸然进出。不仅如此,因为信阳是河南最南方的城镇,云集了湖广、豫南一带许多民间势力。比如豫南第一大霸张庆,人称“老洋人”,手下几千号死士,不仅连当地官府要客客气气对待,就连白朗起义的民军也要礼让三分。
抛开那些自成一体的地方军系统,单单这些民间势力就够让人头疼,袁肃要想占领信阳为根据地,只怕也是一件很大的军事工程。
至于南阳,一方面是何丰林部队的驻扎地,另外一方面又是民军泛滥成灾的西南山区,若是挺进到南阳那就等同于要跟民军正面交锋,完全有悖于之前所讨论的方向。袁肃并不是畏惧民军,而是他本人对山区作战很没经验,手下的部队又都是新兵,
第21章,军事部署-->>(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