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制的体裁,随后由上而下的开始推广法制和mínzhǔ建设。”宋教仁把自己的思路简单的说了一遍。
“这很好啊,眼下就应该如此才是。”袁肃赞同的说道。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好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是mínzhǔ国家进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唉!”宋教仁意味深远的说完,沉重的叹了一口气。
“那宋先生,您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停顿了片刻之后,袁肃转而问道。
“如今我还能怎么办?说实在的,在这里已经这么久了,对外界的很多事情已然脱节,当真是感到很无奈也很疲惫。不过,就算现在让我走出去,只怕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到以前的状态。因为我自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也做不了合格政客的那些事情。”宋教仁缓缓的吁出一口气,语气没有任何情绪的说道。
袁肃陷入了一阵沉默,他听得出来宋教仁似乎是打算永久就这样置身事外,这倒是与自己所了解的宋教仁有很大的差别,既然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主义者,早先为了推翻满清zhèngfǔ而遭受过那么多次的失败,偏偏在这次失败之后选择了放弃。当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不过他同样也可以理解宋教仁的心情,并不能说经历过许多失败所以才不会畏惧失败,正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的失败并不是没有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一丝一毫的积累起来,最终到了临界点便会彻底崩盘。
他同时也很赞同宋教仁自称自己是“不合格的政客”,可以说宋教仁跟孙中山一样,他们两个人都不是政客。宋教仁的主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需求,mínzhǔ和共和原本就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要么是mínzhǔ、要么是共和。至于政党政治这个概念确实可行,但也不代表能对中国当时政治有所推进作用。
恰恰是什么责任内阁制,愈发使得中国的zhōngyāngzhèngfǔ陷入一种四不像的怪圈当中。反过来说,使得积蓄已久的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正因为如此才最终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孙与黄宋派的分裂。
归根结底,在探索中国政治改革的道路上,这些先贤要么是了解的不够透彻,要么是忽视了中国当代环境,要么完全是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
“唉,在下何尝不是扼腕自叹,好不容易盼来了民国,还不容易有了机会完成中华复兴大业,好不容易可以摆脱民族内部的重重矛盾,可偏偏总有那些顽固之人无从豁达。实不相瞒,在下一直认为当务之急最重要的事情是zhōngyāng集权,以强大的zhōngyāngzhèngfǔ来统一国家南北,以zhōngyāngzhèngfǔ之统令,规划并且推进国家发展。可是盼望如此之久,却始终难以见到真章。放眼环宇,各省拥兵自重者比比皆是,南方势力依旧不肯死心。到底内斗到什么时候才能彼此放
第19章,见宋教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