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跟着变成了难民,要么逃往城内暂居在亲戚家里;其二是大石河东边的山林里,这里的山林大部分是经人种植的果林,果农无力控制局面,让难民们直接将好好的果林全部消耗干净。
而除了上述两地之外,最大一股难民势力还是盘踞在山海关古城门外。可以说沿着整个古城墙根,到处都能看到难民的身影,城郊的镇子、村子全部都流窜着难民,为了保证城郊本地百姓的安全,吴承禄一早就调派了两个营的兵力驻扎在附近。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富户、豪绅自发组成的护院队伍,勉勉强强还能保证一些安全。
难民的死伤情况很严重,但一时半会没办法确定详细的数字。只有古城门外的这一股难民每天会将饿死的人清算出来,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尸体也不敢不处理,有的则扔进附近河沟里,有的则就地掩埋,偶尔也会有焚烧处理。
至于是否有人吃人的恶性x事件,在场所有人没有肯定也没有否认,毕竟人真的饿到一定程度上,那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倒是卖儿卖女时常发生,在古城门前面的瓮城城下,甚至还有专门的人贩铺子,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勾当。
对此,县府并非不去阻止,只是能把儿女卖出去,对于难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帮助,最起码可以让儿女们在人贩那里有吃有喝,也能给自己多支撑一段时日。
目前临榆县城内的官粮所剩无几,城中的粮商们大部分是没有存货了,小粮商的户被中粮商并购去了,中粮商早在去年就把粮食倒卖带关外发了一笔横财。倒是有一些大粮商靠着港口x交通能够出入货物,可是这些大粮食背景雄厚,又大多为富不仁,实在不敢乱来。
吴承禄的巡防营主要镇守在重要的城镇要隘,除了古城墙郊区的那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基本上都龟缩在城内。各国列强在北戴河的驻军加起来不到八百人,以英法两国为首的军警则侧重于守卫火车站,德奥俄三国的军警则拱卫侨民聚集的北戴河一带。
袁肃很清楚以目前山海关难民的情势,武装力量并不能起到主要作用,既然上面的命令是赈济,那就意味着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以军队进行干涉。而赈济的难处就在于一定要控制难民的死亡人数,不管是饿死还是发生暴x乱时被各种武装打死,死的人越多,越是很难向上面交代。否则以吴承禄的性格,只怕早就下令开枪驱散难民草草了事。
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老套的办法,那就是一边筹备粮食赈济,一边疏导难民的人流。前者自是不必多说,而后者却是有一定难度,这么庞大的逃荒群体汇聚关口想要进关,无非是因为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
饥荒的发生往往不是“厚积薄发”,而是“厚积厚发”,造成饥荒可能要两年、三年之久,而化解饥荒同样需要这么久甚至更长时间。
官府不可能一直提供赈济粮给这些难民,更重要的是要在赈济的同时,给这些难民安排可以活下去的去处。如果人数不多的话,一些地方的工厂、作坊、公司、港口等等,都能在官府的协调之下分担一些人力。对于这些廉价的人力,甚至都不要给工钱,只要管足一日两餐、有一个棚子
第82章,雪中送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