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异人异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战争到来之前多学习一些军事技巧,上了战场多多少少也能知道该怎么应对,不至于只能傻乎乎的等死。

    再者,预备役还分为军官预备役,虽然大伙并不清楚什么是军官预备役,可按照袁护军的意思只要表现的好就能当官,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相当有诱惑力。

    通过第二期民兵的口,袁肃的解释很快便传播到各家各户。老百姓们心头的重负渐渐消散,继而又回想到已经完成训练的第一期民兵,他们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家里安然无事,料想袁护军的的确确不会强拉壮丁服役。

    随着预备役制度的逐步铺开,预备役总司令郭文远在处理完滦州这边的工作后,立刻把精力投放到昌黎县预备役的建立上面。

    整个五月上旬,郭文远几乎都留在昌黎县办事,与县长何克平、三团团长李劲夫往来商议筹备预备役的工作。他在了解昌黎县的实际情况之后,决定将滦州开办民防的方案直接套用在昌黎县,先由本地士绅捐资做为预备役司令部的启动基金,之后的开支则一律由旅部承担,算在军费一项。

    何克平、李劲夫自然没有异议,反正又不是他们出钱,甚至还可以从这次募捐当中稍微顺手牵羊一些。做为县长和地方军事首领,以前就喜欢巧立名目来扩大收入,现在因为袁肃新官上任,又提出各种鼓励、扶持的计划,一时半会儿只能收敛一些。

    如今办民防是上面提出来的要求,只能说是歪打正着捞到痒处。

    没过多久,何克平、李劲夫便大张旗鼓的开始在县里造势。昌黎县地主富户们无可奈何,好在郭文远需要集结的启动资金数额不算大,几万元的资金再加上一些粮草足以。

    昌黎县预备役司令部的营地也是现成的,赵继时的二团开拔到唐海、乐亭后,好几个旧营盘就此空闲了出来。郭文远直接选中其中一个营盘,委托何克平雇了一些民夫加以修缮、增置,没用多少时日就变成了一座面面俱到的军营。

    至于司令部的运营和民兵的招募,郭文远是两手一起抓,一边从滦州和三团抽调合适的人选组成昌黎县司令部的建制,一边让何克平在县里进行布告宣传,开始报名登记第一期民兵。本地的招募条件与滦州督练公所时期招募的条件基本一致,除了冬装改为夏装之外,什么奖金制度、一日三餐、不夺农时等等,一应周全。

    到了五月十六日,郭文远才从昌黎县返回滦州,顾不上休息,他立刻向袁肃汇报了昌黎预备役司令部筹建的阶段性工作。

    “当初护军大人在滦州

第48章,异人异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