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军政会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但却有衔接关外最重要的官道,而且还是临海的地理位置。从交通上来说,这里确实有足够的战略价值,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上。

    袁肃决定在昌黎县大力发展商业,同时要求县政府或者集资或者贷款扩大大浦海港的规模,逐步发展海上交通能力。如此一来,滦州有铁路,昌黎有海港,足以形成有效率、有容量、有产业的交通系统。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谚语并非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浅显而入理。

    交通系统不是单指运输,而是基于运输衍生出的一整套机制。比如物流、仓储,足够吸引外资的方便快捷等等,抽象与具象的道理都包含在其中。

    他很清楚自己的地盘并不算广阔,也没有京津塘地区的富庶,所以一切以中转为主。滦州的轻工业负责代工、加工,昌黎县的商业只是为中转提供一个过度,唐海和乐亭的渔农业则可以保证基本的内需供应。

    当这一番颇有现代化的言论讲述完毕后,在场的各县县长以及政府幕僚们大多还在云里雾里,很多人甚至连“系统”是什么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更别说“物流”、“机制”之类的词汇。袁肃没有费功夫去一一介绍,只是具体的把任务布置下去,比如该如何减税,该如何执行政府补贴,又该如何鼓励、扶持本县产业。

    各县县长匆匆忙忙却又认认真真的把袁肃的话一一记录在下,听不懂那些奇怪的字眼没关系,按照护军使大人吩咐的任务去做总不会有错。

    会议最后,袁肃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道:“诸位,这几日的会议绝非走走过场,你们当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好,当我急于求成也罢,总之我交代的任务是要一定落实下去。你们只要能办好这些任务,其余的事我不会计较。倘若办不好,或者敷衍了事,别怪袁肃正盼着能拿人开刀立威。”

    众官吏纷纷应诺,一个个如蒙大灾似的,任谁都不敢质疑袁肃的话。

    无论是建税政还是办学堂,又或者是发展本县的产业,听上去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可对于这些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办几件像模像样的实事还是轻而易举。只消把消息放出去,县里面愿意担当的人多得是,甚至都不消费神费力。

    早先就有关于袁肃推崇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说法,现如今袁肃荣升护军使,继续奉行这样的观念也是合情合理。有人暗地里颇有怨言,也有人心怀钦佩之意,但眼下最首要的还是得尽快落实袁护军的吩咐。

    在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军事工作会议同步进行。

    三天的会期当中,袁肃并不是每一场会议都到场参加,参加军事会议时,则由王磷同代替主持政事会议;参加政事会议时,则由陈文年主持军事会议。事实上袁肃不参加的会议,基本上是讨论一些杂项细节,自己完全用不着过于操心。

    军事工作会议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务,巡防营已经整编完毕,各团防区业已落实到位,相信二团、三团的军官们现在也彻底老实服从了。

    袁肃主要提出了两项军事发展计划,其一是扩军,其二是军事人员的培养。

    尽管现在他已经具备堂堂正正的官方身份,同时还是一旅之长,可扩军依然不是说扩就能扩,贸然扩军只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必须经过层层的审批报告方才能名正言顺的扩军。

    除此之外,他所谓的扩军不单单是指招募新兵,严格的来说是扩充军事力量。

    募兵方面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因此除了募兵,他还制订了更新武器装备、强化军事训练以及整顿军纪等方面的计划。

    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将三个团与旅部警卫队的建制全额满编,六个月之内完成全军的集训和武器装备统一化。至于军纪军风的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进行估算,毕竟各团各营士兵的素质良莠不齐,队伍常年缺乏正规的管理,很多问题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可能无法更改。

    在武器装备方面,袁肃同样有自己的预想,在坦克和战斗机没有完成形成战术之前,陆军最强的兵种理应是炮兵。他想过建立一支精干的炮兵部队,只可惜现在条件不允许,也不能说购置几门大炮然后请几名教官就能展开炮兵训练。

    始终炮兵是一个技术活,而且在陆军当中算得上是高危作业,会开炮不一定能驾驭炮,这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经验才能熟练操作的兵种。

    考虑到种种因素,他只能暂时搁置组建炮兵的

第47章,军政会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