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又为什么要拖延几天才发过来?
其实只要仔细思考一下,事情并不是那么难理解。既然写了这封信,而且在信的末尾还特意提到“仅做通知”,显而易见目的就是要让袁肃这边有一个了解,以便先一步做好应对的准备。之所以拖延几天,则可以理解这件事没有疏通的余地,该上报的还是要上报,该处理的还是要处理。
简而言之,潘矩楹既不想得罪人,也不想承担包庇纵容的责任!
由此可见,哪怕总镇那边把这件事捅上去了,可好歹也摸清楚了潘矩楹的态度。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只剩下袁世凯这一环节,只要能把这位“叔父大总统”应付过去,接下来的所有事情都能顺利的解决。
“既然张建功已经撕破脸了,我们一不做二不休,今天就跟张建功摊牌。让他明天老老实实的滚蛋,要不然咱们就不必再对他客气了。”考虑到这里,袁肃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可问题的关键不在张建功这里,这厮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他难不成还敢带兵扣住我们吗?现在总镇把事情上报到了京城,这事眼看要闹大了,万一上面追责下来,我们又当如何应对?”陈文年认真的问道。
“陈大人不必太过担心,早之前我们不是已经预料到会发生今天这样的状况,应对之法当然是有的。我现在就去找一趟王大人,把滦州官僚士绅们的请愿信拿过来,加急先发到保定总督府去。这事就算是直接上报到我叔父那里,我叔父必然也会先责令直隶总督来处理,只要应付好总督府,这事就算解决了一半。”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希望如此吧。”陈文年沉重的点了点头,就目前看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袁肃身上了。
“我这就去,回来之后你我再去找张建功。为了保险起见,陈大人即刻派人去一趟督练公所,告诉郭伯济和葛仲文,让他们二人马上点齐一队民兵到标部附近等候命令,对外就说是特别训练。”袁肃补充的说道。
陈文年当然知道袁肃不是想要跟张建功火拼,只不过是制造一定压力罢了,他立刻点了点头,答应亲自去南郊走一趟。
交代完毕,袁肃和陈文年分头行事。
前天吩咐王磷同办事,到今天正好过了两天时间。虽然搜集请愿信的过程不是很顺利,但劳神费力一番游说,终究还是没有辜负所托,毕竟事关重大,王磷同一丝一毫都不敢怠慢。
袁肃来到王磷同府邸见面后,随意检查了一下请愿信的情况,数量并不算少,粗略的算去也有百十来封之多。再翻看署名,有个人签名也有团体联名,滦州政府及其下属的县府、镇府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写了信;至于士绅名流们,都只是一些名不见经
第15章,挑明来干-->>(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