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贷款,而且还是洋人的法郎,确实挺能唬人的。可是岂不说如今银元与法郎的汇率接近一比二,再者这是贷款,迟早要连本带利的偿还。
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政治的人都会知道,洋人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的干涉中国内政,正是通过贷款来把控中国中央政府的重要命脉。
袁肃不是愚蠢之人,他很清楚彭加勒是什么伎俩,自己若是接受了洋人的贷款,那便会更容易遭到洋人的控制。不过,他也不会一味反对借贷,毕竟这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环节,只是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己会尽量不去走这一条道路。
想到这里,他故意用揶揄的口吻说道:“三选一?彭加勒先生,原来这件事在你们看来就值这么多?我看,最起码这三个选项加在一起才能体现你们的诚意。”
这仅仅只是一句讽刺的话,事实上他对这三个选项都不满意。
然而彭加勒在听完袁肃的话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随即说道:“如果袁将军认为只有三个条件加在一起才能体现我们的诚意,那显而易见,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只能答应袁将军的要求。我会尽快请示天津方面,并尽可能促成袁将军的要求。”
袁肃微微眯起眼睛,脸上净是哭笑不得的表情,他再一次意识到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刚才自己仅仅只是打一个比方的话,没想到对方居然当真了。他仔细思量了片刻,尽管彭加勒如此果断的答应,意味着对方早先就已经准备好谈条件的余地,不过自己也没必要斤斤计较到洋人最后的底线。
无论是军火还是贷款,纵然现在用不着,以后也会有需要的时候。而那三万元银元的现款,正好可以用来周转这段时间七十九标和督练公所的支出。
于是,袁肃最终接受了这三个条件,就这样与彭加勒达成了协议。
之后彭加勒倒是迫不及待的询问袁肃在军火方面的需求以及贷款的细则,由此可见彭加勒先前所说的“请示天津方面”仅仅只是一个说辞,实际上对方足以全权做出决定。
在贷款方面,袁肃立刻表示等到需要的时候会再谈这件事,自己现在并没有贷款的需要。他询问彭加勒关于东方汇理银行免费赠送一批军火,自己是否有选择的余地。彭加勒很直接的回答说,这批军火只能步枪,而且总价不能超过两万元。
很显然,如果之前袁肃只是选择要军火的话,他相信彭加勒开出的限制肯定会在三万以上。不过无妨,无论如何两万元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几乎没有多加思索,他告诉彭加勒这批免费的军火自己全部都要崭新的汉式步枪,毋须搭配子弹,过三个月后再运抵滦州。
按照他的估计,这批免费的军火最多只会有两百支步枪,子弹方面之前已经购买的足够多,所以毋须再另外购买。
之所以要在“三个月之后”才运抵
第7章,收受利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