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说道。
“竟有此事?”袁世凯不是愚蠢之人,他当然立刻听明白张一鏖所说的蹊跷之处。
“大人试想,若仅仅只是一个街头行骗的宵小,岂能使得革命党劳师动众要去刺杀?又岂能让潘统制、王总兵如此将这件事记挂在心上?当然,假若这袁克礼当真只是奸佞欺诈之徒,那这件事的影响也会十分严重,不仅有辱宫保大人的尊誉,也使得潘统制、王总兵以及滦州大小官员蒙羞。”张一鏖郑重其事的说道。
“你可有调查过此人背景?确切是何出身?”袁世凯如今正处在风头浪尖之上他,最担心的莫过于有人在这个不恰当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事情来,听完张一鏖的话之后,他的脸色瞬间严厉起来。
尽管看上去只是区区一件小事,但他能够熬到今时今日,全靠的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深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
“正是,在下昨天特意去了一封电报到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让学堂那边把袁克礼的学籍档案调出来彻查了一番,还()找到[望书阁]与其熟络的同窗、教员询问。此人祖籍河南淮阳,父亲确实名叫袁世勋,原本家上还有几分田产,不过八年前袁世勋因病逝世,家道由此中落,没过几个月,其母也因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张一鏖立刻说道。
“淮阳?与项城并不远,我少年时还曾多次去过那里。”袁世凯若有所思的说道。
“确实相隔不远,项城袁氏几代兴旺,有旁支迁徙他处并不足奇。”张一鏖说道。
“可还有其他的查证?”袁世凯又问道。
“据说,父母双亡之后,袁克礼为躲避积债,变卖所剩无几的家产外出游学,先后在勤成学堂和莲池书院入学,生活基本上靠同窗和教员资助,他的学名袁肃正是莲池书院顾正明顾文鹭先生亲赐。再后来他因为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只能从书院辍学,进了陆军第一中学堂,后成绩优异而升入陆军军官学堂。”张一鏖补充的说道。
陆军军官学堂正是现在的陆军预备大学堂,因为之前几经更换直辖的部门,有时是练兵处,有时又是陆军部,所以学堂名称也跟着频繁变动。不过如今只要提到陆军军官学堂,不是指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就是指陆军预备大学堂。
听完张一鏖的介绍,袁世凯反而对这个莫名其妙的“侄子”有几分好感。且先不管其品性如何,只说在家道中落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一个少年没有向本族亲戚寻求帮助,独自一人外出闯荡,并且还不是毫无志气的浪迹江湖,而是选择读书求学。即便到最后实在无以维持生计,最终也是进入军事学堂。如今还能凭借一己之力升任军官,当真是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他又忍不住对比起自己膝下的十数儿女,若自己这个时候突然失势了,这些儿女当中能有多少人可以像袁克礼
第45章,北京复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